作者:宋檢 時間:2022-11-16 來源:互聯網
近日,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發布了 《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2012年調整)》(以下簡稱《目錄》)對部分國內不能滿足要求的設備降低了技術規格門檻,同時,提高了部分設備的進口免稅技術規格。核電相關設備成為該目錄“發電機輸變電設備”中的新增條目,這意味著,從2013年1月1日起,16項核電相關設備進入國內不予免稅進口商品目錄,再次釋放出我國核電設備加速推進國產化的積*信號。
“上述修訂原則將對我國核電設備國產化帶來長期政策利好,對國內核電裝備制造業來說可謂久旱逢甘霖,但短期內效果不會很明顯,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接受 《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相比二代核電技術的掌握,國內雖有部分企業已研發出核電三代設備,但在標準體系、技術儲備、鑒定設施、安全管理、實際操作等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16項設備不予免稅
據了解,《目錄》新增的核電設備共16項,包括反應堆主冷卻劑泵、核島直流不間斷電源、非能動余熱排出熱交換器、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安全殼、核反應堆廠房環形吊車、主給水泵組、核安全三級及以下的核級泵、DCS儀控設備、放射性廢物處理設備、K1類及K3類或AP10001E級大截面動力電纜及乏燃料貯存格架等設備。
近年來,我國核電裝備國產化能力不斷增強,核電供應鏈也在逐步完善。通過消化吸收引進技術、自主創新和大規模技術改造,建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核電裝備制造基地,掌握了核島和常規島關鍵設備設計、制造核心技術,核電設備制造供應能力逐步提高。以核電電纜為例,目前國內企業已經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站用1E級K1、K3類電纜產品,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而且,也已經具備生產AP1000核島電纜的能力。
早在2010年,我國AP1000核島關鍵設備大型鍛件、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主泵、主管道、鋼制安全殼等設備的國產化工作已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中國**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簡稱“中國一重”)在壓力容器鍛件完全國產化的基礎上,突破難度*大的蒸汽發生器管板,再次實現蒸汽發生器鍛件完全國產化。
“目前我國二代改進型壓水堆核電站設備國產化能力達80%以上,核電控制系統、鋯管、蒸發器U型管、應急電源、核級閥門等一大批核電關鍵設備實現了國產化。三代核電設備制造國產化目前雖說也取得重要進展,但距離完全滿足安全標準還有一段距離。”林伯強告訴記者。
“國產化”任重道遠
《國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指出,到2020年全面掌握在運、在建核電站設備的制造技術。這不僅為我國核能科技發展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無疑也將成為加速核電裝備制造國產化進程的有力支撐。
“按照核安全規劃,核安全事故發生幾率指標為10的負5次方到10的負6次方。”中國一重總經理吳生富表示,這只有第三代核電才能滿足規劃中的安全標準需求。
由于生產第三代核電所需要的技術要求特別高,所以,在國內企業難以達到生產要求的前提下,中國從日本和韓國購買了大量設備和鍛件。
目前,上海電氣、東方電氣、中廣核、中國一重等國內核電設施和材料制造商已研制出第三代核電設施和材料,某些材料達不到核三代安全指標的或進口不能替代的將采取合作開發或采購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施。
針對未來核電設備國產化道路上存在的瓶頸,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專家委員會專家郁祖盛認為:“目前國內尚未建立起完整的核電站設備鑒定體系,這已成為核電設備國產化的‘軟肋’,直接影響到能動部件,特別是泵、閥和電氣部件的國產化。”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斯澤夫則表示:“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國內一些龍頭企業已經具備為核電站建設提供安全可靠設備的技術條件,相關標準也正在逐步完善,關鍵是管理問題,這是保障核安全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業內專家認為,相比于二代技術的掌握,國內雖有部分企業已研發出核電三代設備,但未有實際操作背景,新開發產品質量的穩定性有一定問題,不能投入實際使用,還達不到商用標準。不難看出,國產核電設備制造企業只有進一步掌握核心話語權,才能真正實現核電設備的國產化。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