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1-28 來源:互聯網
在過去的十年,產品的嚴重同質化、產能過剩加上生產過程的標準化和自動化已經血洗了位于上游的化工生產企業。今天如果有人還說生產環己酮、生產苯乙烯、生產丁二烯甚至生產苯酚、丙酮有小企業的話,是非常可笑的,可以這么說在上游基礎化工原料領域你基本上見不到銷售額在1億以下的小廠,現在這種趨勢正在向化工品的下游蔓延,為什么會這樣呢?應該是以下原因在加速這種進展:
1、資金使用成本已經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如果一個產值在1個億以下的企業,有可能從銀行利用正常的利息貸到款,但如果是上市公司、國企或者央企,從銀行貸款甚至享受到優惠的利率是不會有太大難度的,資金使用成本的差異直接決定了那些拼價格的產品的競爭力。
2、小企業很難得到上游供應商的支持和幫助。
很多的小企業采購原材料的時候基本上是預付或者現金購買,要求供應商尤其是大供應商給賬期無異于天方夜談,即使是現金支付在貨緊的時候還經常拿不到貨,并且采購價格還高于那些代賬期的大同行們,這個成本上的差異又不只一個點。
3、小企業基本上基本上不具備研發和創新能力。
我國家的中小型化工企業基本上以模仿為主,看到某一個由大企業生產的產品熱賣就開始仿制,由于品牌不行,加上所生產的產品穩定性有一定的差異你不得不以更低的價格在市場上進行銷售,并且營銷成本還高過大競爭對手。
4、環保——扼殺中小化工企業的利器!
去年開始,越來越嚴的環保督察讓各級地方政府“談化工色變”,中國化工行業產業普遍嚴重過剩是不爭的事實,并且很多落后的化工的產能是污染環境的罪魁禍首,尤其是不擁有先進生產裝置的生產企業,今后的十年中國幾乎所有的化工生產企業都不得不進政府所設立的化學工業園,除非你是大央企或者巨型的外企,它們自己已成為一個園區,如果讓所有大大小小的化工企業都進園,應該是不可能的,也達不到去產能的目的,我們所謂的“去產能”,應該是去落后的產能,去對環境有污染的產能。大的央企或者巨型的外企由于管理規范、產值高、交的稅多,各級政府不光不會去“咬”他們,還會拼命鼓勵他們做大做強。中小企業一定成為了當下各級政府的“靶子”,被關掉會成為大概率事件。
綜上結論:在上面四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具備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中小化工企業在劫難逃,五年內中國的化工企業的總的數量會大幅的減少,只是弱弱的問一句,隨著產業集中度迅速的飆升,這些變得“膀大腰圓”的巨型企業一定會利用其在市場的地位和把控能力去獲取他們認為“合理”的利潤。這種情況已經在上游基礎化工品領域發生了,你看看MDI、你看看鈦白粉、你再看看MMA,在當前的環境下,即使你開發了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新產品,你要自己獨立的建廠從小玩起,應該是不可能的,不知道我們以后中國的化工企業們是否依賴于買技術來活下去?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