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2-12 來源:互聯網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李佳課題組、李靜雅課題組聯合復旦大學中山醫院高鑫研究團隊在黃連素促進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NAFLD)棕色脂肪分化及能量代謝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6月13日,研究成果以Berberine promotes the recruitment and activation of brown adipose tissue in mice and humans 為題發表于Cell Death & Disease。
棕色脂肪組織通過非顫栗產熱增加能量消耗,靶向棕色脂肪被認為是對抗肥胖的行之有效且無任何安全隱患的策略。非處方藥黃連素通常用于治療腹瀉,而近年來多項臨床研究表明黃連素還具有降血脂和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因此在新陳代謝紊亂相關新適應癥中備受關注。
李佳課題組于2008年首次發現黃連素作用于線粒體氧化呼吸鏈的復合物1[3],下調細胞內AMP/ATP比例、間接激活能量代謝感應器AMPK,促進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新研究表明,冷刺激介導的產熱反應有賴于細胞內AMPK感應器的時空精確響應,AMPK小分子變構調節劑可通過調節轉錄輔因子PGC1α活性、促進UCP-1表達并介導能量消耗。
基于前期高鑫團隊發現黃連素具有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該項目招募輕度超重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口服黃連素28天(0.5g,tid)。服藥前后對照研究顯示,棕色脂肪(BAT)體積和活性水平分別增加87.9%和121.3%、體重和腹部/皮下脂肪比明顯降低且胰島素敏感性得到改善。機制研究首次闡明黃連素通過活化脂肪細胞內AMPK信號通路并提高線粒體代謝產物α-酮戊二酸(α-KG)含量,增加棕色脂肪分化關鍵轉錄因子PRDM16啟動子的DNA去甲基化水平,促進PRDM16轉錄和棕色脂肪分化。該項黃連素的促棕色脂肪生成臨床研究和能量代謝調節新機制,拓展了黃連素的臨床藥理學活性,同時也為靶向棕色脂肪促能量代謝抵御肥胖癥提供了一個安全有效的臨床藥物。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