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08-04
很多人認為碳水化合物就是糖,他們常說“主食含糖多,所以少吃”。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碳水化合物對健康的影響。碳水化合物是細胞結構的主要成分,是人體的主要供能物質,具有調節細胞活動的重要生理功能。從能量供應的角度來看,碳水化合物是人類*經濟、*主要的能量來源。一般來說,成年人**所需能量的一半以上來自碳水化合物。因此,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不僅對確保充足的能量供應很重要,而且對確保均衡飲食也很重要。節約蛋白質也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碳水化合物也是細胞的組成成分,參與多種生理活動,如參與各種糖蛋白的形成。
按照標準中的定義,碳水化合物是指單糖、雙糖、寡糖(低聚糖)、多糖(主要是淀粉和非淀粉多糖)的總稱。糖則包括所有的單糖和雙糖,其中前者包括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等,后者包括乳糖、蔗糖和麥芽糖等。由此可見,碳水化合物不僅僅是指糖,兩者不能完全畫等號。事實上,一般谷類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多為淀粉,在體內經過人體消化吸收后才能變成糖,而不是食物本身含有“糖”,所以“主食含糖多”,其實是淀粉含量多。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可由減法或加法獲得。減法是將食品總質量看做100,分別減去蛋白質、脂肪、水分、灰分和膳食纖維即是碳水化合物的量。加法是指食物中淀粉和糖的總和。
可能還有些朋友還是云里霧里的,百檢再給大家詳細的說明下:
碳水化合物家族
碳水化合物由碳、氫、氧三種原子構成,其中氫和氧的比例恰好是在水(H2O)中它們的比例,“碳水化合物”由此得名(比如葡萄糖的分子式就是C6H12O6)。碳水化合物主要可分為單糖、雙糖、多糖。
單糖是*基本的構成單元,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三種,但還有其他的比如木糖(在木頭或草里,食草動物能消化,人消化不了)、核糖(DNA和RNA中,所以普遍存在于所有生物體中,只是量少到可以忽略不計)。
雙糖主要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麥芽糖(葡萄糖和葡萄糖)、乳糖(葡萄糖和半乳糖)。
單糖和雙糖,是我們嘗起來甜的東西,因此它們在我們的日常語言中本來就帶著“糖”的名字。
多糖就是由很多單糖組合起來的,我們把其中能消化的稱為淀粉(由葡萄糖連接而成),不能消化的稱為纖維(由葡萄糖或果糖連接而成,后者有“菊粉”)。我們在身體里會把葡萄糖合成“糖原”(一種在結構上會分很多叉的多糖,相比來說,纖維完全不分叉,淀粉或者不分,或者分叉很少),儲存在肝臟和肌肉中,這也是一種多糖,也被稱為“動物淀粉”。
我們還會碰上所謂的“低聚糖”或者“寡糖”,其實就是由數量不多(一般以不超過10個為準)的單糖組合出來的多糖(按理也包括雙糖)。但是商業中用這個概念,尤其是指其中我們不能消化的那些多糖,也就是較短的纖維而已。
還有一種叫“殼聚糖”(或幾丁聚糖)的東西,常見于節肢動物的外殼,比如蝦殼蟹殼,也見于某些真菌的細胞壁,結構和纖維類似,是我們不能消化的東西,而且其實也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碳水化合物,因為其中的每個葡萄糖分子都掛著一個含氮原子的包裹。
在人體內的旅程
葡萄糖,經過消化吸收還是葡萄糖,然后隨著血液到處跑(此時叫血糖)。輾轉到各個細胞中,被燃燒掉;而在氧氣供應不過來(劇烈運動時)的肌肉細胞中,或缺少發動機——線粒體——的細胞即血紅細胞、腎臟內的一部分細胞和癌細胞中,只能是發酵掉,然后變成乳酸被轉運出去;乳酸會在肝臟中被重新合成葡萄糖,或者被大腦直接用掉。沒有立即被使用的葡萄糖一部分到了肝臟和肌肉里,被合成為糖原儲存起來;更多的則會到脂肪細胞中,被轉化為脂肪。
果糖,吸收進血液中也還是果糖。但因為人體不能直接使用果糖,所以它們會到肝臟(只有肝臟能處理它們)里,被轉化為葡萄糖,或者脂肪(非酒精脂肪肝是怎么養成的?哈,看看人們為了養出肥肥的鵝肝,會給鵝喂什么吧:大量的玉米,沒錯,玉米中含有大量的果糖。既然這樣,為何不喂它們果汁喝呢?這是個好問題),作為肝糖原或肝臟脂肪儲存起來,或者重新被送回血液中。
半乳糖,也會被迅速轉化為葡萄糖。
雙糖,會被分解為相應的單糖,即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吸收進人體。
淀粉,也會在消化中被分解為單糖,此時就只有葡萄糖,而且往往是海量的葡萄糖……
只有纖維是特例。不能消化的纖維,分為可發酵的和不可發酵的(可溶與不可溶的分類,從營養上來說意義不大)。可發酵的能夠被我們的腸道細菌利用,從而生成短鏈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為我們所用,尤其為腸道細胞提供營養(也可能造成腸道中某些微生物過度增殖,導致大量放屁);不可發酵的就是純粹去腸道里搗亂的,會導致各種消化問題。谷物中的纖維,有很多是不可發酵的或很難發酵的——要纖維的話,還是去蔬菜水果中找吧。
去超市里的話,隨便拿一種包裝食品,看看上面的配料表,你幾乎總會看到“糖”,甚至是那些你從沒有與糖聯想在一起的東西,比如各種肉制品、腌菜、醬料,里面都有糖。是啊,沒有糖的商品,怎么能讓人上癮,讓人欲罷不能呢?什么?你做飯時也會放糖?
現在越來越多人喜歡喝果汁了,既美味又天然又健康。美味?當然,果糖的甜度比葡萄糖高多了,何況很多果汁里還會額外加很多糖;天然?我們從何時開始能一瞬間攝入那么多果糖了?大自然從未想過給我們這樣的食物;健康?因為“升糖指數”比較低嘛,好吧,鵝是喝不起果汁的,但我們喝得起哈。
然后就是各種淀粉。我們每天都在吃什么?好像很豐富啊:早上有油條、包子、煎餅、面包、餅干、餛飩、粥,有時還有各種餅、塔、酥、派、糕、團……,然后午餐晚餐就是用各種方式、做成了各種樣子、帶著各種味道的米飯、面條、餃子、饅頭,或者各種“粉”——啊,熱的和涼的當然是兩回事,拌的和炒的和煮的和蒸的烤的燜的炸的煎的,做出來的當然是完全不同的東西;面發了沒發,和的時候水溫多少,加了鹽、菠菜汁,打了雞蛋、摻了綠豆粉?面是扯的是拉的是搟的是揪的,還是做成了餅(發的還是死的)再切的,切成絲還是切成塊的?是厚是薄,粗的細的二細的三細的還是龍須的?是球狀、半球狀、圓柱、半圓柱、月牙形還是三角形?我知道你還可以做成蝴蝶的樣子,捏個小人都沒有問題……
但它們其實都只是淀粉,偽裝成了各種樣子的淀粉,*終都是糖,葡萄糖。等下,你那里面還加了糖?嗯,果然是很特別的食物。
無論名字中帶不帶“糖”字,它們*后都是糖。我們用盡了心思,用各種手段哄騙自己的身體不斷地吃下糖,大量的、單一的糖。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