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份被泄露的地溝油檢測表在網上流傳,從深大開始到更廣的層面,引發了對地溝油進入食用油的熱議和擔心。連日來,記者采訪了一些食品專家,他們在無奈的同時,都表達了國家要盡快制定針對地溝油的國家檢測標準。其中一位專家更是直接地對記者說,“現有國標無法用來測定油脂是否屬于地溝油,經提煉的地溝油,若以當前國家《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檢測,也都可能過關合格。”
記者了解到,由于我國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鑒定地溝油檢測技術規范,沒有專門針對地溝油的檢測標準,監管部門打擊食用油非法添加地溝油也是困難重重。
詭異泄露的檢測表根本就不是結論
網傳的一份顯示深圳大學8家食堂食用油檢出地溝油的檢測報告單,本來是食藥局與第三方檢測機構合作的科研項目,但卻蹊蹺地通過網絡,傳入了校園和社會,成了一個熱點事件。這件事情目前還沒有結論,但是記者采訪時,多位專家對記者說,由于國家沒有關于食用油是否添加地溝油的檢測標準,無論是第三方檢測機構檢出的數據,還是其他機構檢出的是否有含有地溝油的數據,都只能作為參考,都可以懷疑,不能形成定論。“沒有公認的檢測方法,方法都得不到公認,其結果肯定也得不到公認。”“只要是沒有頒布實施的標準,結果出來后,同樣會受到質疑。”一些專家建議,到底深大食堂使用的某品牌油是否有地溝油,監管部門應去廠家實地調查去追蹤溯源,再做判定。
深大一位教授對記者說了他對此事的看法,“深大的食堂管理和食品安全監管,一直規范有序;地溝油的分析檢測方法尚在探索中。如何檢出,未有定論;食品中的有害成分,對于人體的危害程度,與其含量密切相關。以深圳目前的食品安全水平,通常而言,正規產品,無須擔心;對于食品污染物、食品中的違法添加物等的分析檢測方法,值得科研人員積*探索。對于測定結果的分析、評判、報告、解讀或披露,宜客觀、科學、專業、實事求是、就事論事。不誤導,不誤讀,不誤解。”
初步了解深大地溝油事件的情況后,高職院教授食品安全專家劉冬告訴記者,這件事如果能倒逼出我國盡快制定出地溝油檢測標準就好了。他說,這件事的確難,主要是地溝油的有害成分太復雜,檢測方法很難窮盡地溝油的有害成分。不過,他表示,雖然困難,但是大家還是要朝努力制定公認的國家標準而努力。
據介紹,國內尚未有檢測地溝油的統一標準。現行的國家強制性標準《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中,關于食用油的理化指標檢測主要包括酸價、過氧化值、浸出油溶劑殘留、游離酚(棉籽油)、總砷、鉛、黃曲霉毒素、苯并芘、農藥殘留共9項指標,分別對植物原油和植物食用油進行不同的標準檢測。而這9項基本的食用油檢測指標,即使是地溝油煉出來的油也都可能合格,根本無法針對地溝油去進行辨別性檢測。
在深圳工作的一位食品安全專家對記者說,“就是因為地溝油沒有國家標準這個漏洞,所以很多企業使用地溝油,他知道因為沒有國家標準,所以沒法檢測監控他。但是聯盟團體標準可以彌補這個缺失。不過,依據食品安全法,除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安全標準。但是地方標準制定只限于有地方特色的食品,所以地溝油檢測標準可能走團體標準行不通。現在如何制定開發出有效的檢測方法,制定國家標準才是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