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升級和大健康產業的發展, 消費者在追求健康的同時,也希望通過一些美容品提升自身形象。為此,“美白丸”“抗糖化 口服液”“ 膠原蛋白口服液”等產品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青睞。然而, 中國商報記者發現,其實這些產品并不像宣傳中那么神奇……
?
部分產品的安全性尚未得到證實
?
去年,自媒體公眾號“放心選”發布文章稱,某些品牌的“美白丸”中含有一類致癌物己烯雌酚和超量的雌二醇。該事件引發了消費者對于美白類口服產品的大討論。
?
據悉,在國內,“美白丸”的效果和安全性均未得到臨床實踐的證明。
?
一名售賣“美白丸”的商家對記者表示,食用上述產品后是否會出現不良反應與個人體質有關,如果無法證明是服用產品后直接導致了不良后果,商家概不負責。
?
除了“美白丸”之外,“抗糖化口服液”“口服膠原蛋白”也受到了不少網絡紅人的推薦。
?
一位代購日本某品牌抗糖化口服液的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抗糖類的產品銷量非常好。當記者詢問如果此類產品對人體產生不良反應該如何處理時,該代購人士表示,她只負責售賣,并不負責處理后續問題。
?
據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相關醫生介紹,簡單來說,糖化反應是體內多余的糖分和蛋白質結合產生了AGEs(糖化終產物,這種物質會加速皮膚衰老、暗沉。
?
他表示,如果消費者新陳代謝正常,沒有糖代謝異常的情況,說明身體完全可以自主代謝糖化產物,不必特意抗糖。據他了解,目前尚無權威科學論證來保證市面上某些“抗糖類”產品的安全性。
?
此外,近年來“口服膠原蛋白”產品也大受年輕消費者青睞,某電商平臺顯示,一些品牌的相關產品月銷量上萬。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膠原蛋白屬于蛋白質,主要存在于動物的皮膚、骨骼和血管中,可以支撐機體、維持皮膚的彈性以及促進傷口愈合。
?
而膠原蛋白在體內會被水解成氨基酸。也就是說,并不是服用了膠原蛋白,人體內就會留存膠原蛋白。
?
據記者了解,普通食物中的膠原蛋白都是大分子蛋白質,吸收率很低。而市面上銷售的產品正是主打“小分子膠原蛋白”。北大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副教授王軍波坦言,可被吸收的小分子肽是否具有美容護膚等作用,還需通過深入研究才能得到證實。
?
專家:理性消費 勿輕信廣告宣傳
?
中國商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消費者尤其是女性消費者,在護理皮膚方面的意識已經明顯加強,但同時也有很強烈的“跟風”心態。這種心態是指如果周圍親好和網絡紅人*力推薦某種產品時,這些消費者也會不由自主地想購買同款產品,而忽視了自身情況和個體差異。
?
一位服用過美白丸的消費者對記者表示,她注意到網絡紅人推薦了相關產品,就決定試一試。她在購買前并沒有注意到該產品是否具有相關資質證書,也沒有在國內相關部門的官網上查過資料。她表示,并沒有聽說其他人在服用后出現不良反應,所以就認為自己在服用后也不會出現問題。
?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專家表示,凡是標榜“速效”“無添加”的產品,消費者均應提高警惕。事實上,“無添加”并不等于“零激素”,而“速效”也不一定具備安全保障。
?
“過量服用這些產品會加重肝腎代謝負擔。但愛美是人類的天性,這使得很多消費者還是會購買。”上述專家表示。
?
專家同時表示,哺乳期、妊娠期、經期、身體有炎癥、對維生素成分過敏人群、已確診有嚴重病癥者,不推薦服用上述產品。
?
以膠原蛋白為例,中國商報記者發現,該類型產品雖然在外包裝上標注為“食品”,但其廣告宣傳中卻大量提及“功效”,例如“美白”“緊致”“抗衰”等。
?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所長王寶璽表示,這些產品夸大了自身的美容價值,這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另外這也不符合國家的相關法規規定。
?
據了解,我國《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第十條規定:普通食品、新資源食品、特殊營養食品廣告不得宣傳保健功能,也不得借助宣傳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其保健作用。
?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很多商家將食品宣傳成保健食品,將保健食品宣傳成藥品,這是當今行業中的亂象。
?
中國保健協會的相關專家同樣表示,這種虛假宣傳行為已屢見不鮮,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也讓消費者對整個行業逐漸失去信任。他希望相關部門懲處違規商家,保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