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兩會雖已閉幕,但是關于此次兩會的話題仍熱度不減。今天我們不妨一起回顧下,在專注好 “喝”這件“小事”背后,食飲行業的代表委員們都在關注哪些“大勢”?
?
建立大包奶粉國家收儲制度
?
魏立華
君樂寶乳業集團總裁
?
1、針對牛奶市場需求波動較大,導致“奶剩”和“奶荒”現象交替出現,產業鏈上下游發展不均衡,奶牛養殖效益不穩定等問題,建立大包奶粉國家收儲制度,奶多時噴粉收儲,奶少時投放市場,更好地保護奶農利益,緩解行業壓力,收儲大包奶粉也可用于開展營養扶貧,發放給邊遠地區、貧困學校和福利院等,推進全民健康事業發展。
?
2.對食品安全抽檢信息實行分級管理,對于不存在食品安全風險的一般性問題和瑕疵,通過整改、行政處罰等形式處理,不進行公開曝光,避免惡意炒作;對存在食品安全問題和重大質量問題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要依法依規嚴厲處罰。
?
加快推進綠色PPP項目
?
嚴彬
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
華彬集團董事長
?
1.完善投資回報機制,釋放環境資源價值。探索采用資源組合開發模式,將單純的環境修復和治理項目與其他能夠創造穩定收益的資源開發項目相結合,包括修復地區周圍的土地開發、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林下經濟等。
?
2.創新環境治理模式,推動環保企業技術創新。要積*鼓勵社會資本方、環保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從而降低環境治理等綠色項目的運營成本,并通過PPP項目靈活的定價和調價機制,將項目執行過程中因降低成本產生的利潤讓與社會資本方,從而*大限度地形成對社會資本方進行環境治理模式創新的正向激勵機制。
?
3.制定稅收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議研究出臺針對綠色PPP項目的稅收優惠政策,提高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性。
?
4.嚴格績效付費機制,倒逼市場準入門檻提升。
?
5.借助綠色金融政策“東風”,推動綠色PPP模式和政策創新。
?
加大白酒國際化支持力度
?
李曙光
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
1.建議進一步加大白酒的國際化發展支持力度,出臺白酒出口專項政策,積*推進制定白酒國際化標準,多措并舉爭取貿易平等,經貿交流與文化交流相結合,持續提升白酒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
2.建議加快白酒產業政策的修訂,新的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不以限制的方式,而以市場化的方式支持白酒這一傳統優勢產業發展;或者實施差異化產業政策,在指導目錄的限制類產業中,明確“除名優白酒外”,以鼓勵優質產區優質產能高質量發展。
?
建議出臺《白酒法》根治“酒亂”
?
梁金輝
安徽古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
1.明確立法主體。彌補白酒跨地區流通后無法可依的情況,避免我國白酒行業執法過程中出現漏洞,根治“酒亂”。
?
2.設置主管機構,明確職責劃分,同時建立必要的協調機制。
?
3.制定的白酒法要全面、具體、可操作,實現對酒的全面調控。
?
4.實行全面許可管理,重視流通,達到規范酒類市場的目的。
?
5.重構和完善白酒行業誠信體系,努力營造誠信經營的氛圍,政府及主管部門在執法上要做到公平公正。
?
強化食品安全全社會管控
?
李秋喜
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
1.中國白酒的國際化應該建立在標準的國際化之上。將中國白酒釀造技藝作為我們國家申請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重要工作,以保護傳統的釀酒工藝。
?
2.要定期組織開展食品安全普法宣傳,組織實施食品安全風險防范和隱患排查專項治理,并利用互聯網手段,實現食品安全社會控制。
?
共同打造“國際版的白酒文化產業”
?
周素明
江蘇今世緣酒業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
?
1.中國白酒的國際化要將文化和產業進行有機融合,共同打造“國際版的白酒文化產業”。要有國際化思維,系統梳理研究國際化的法規標準、風味口感、產品包裝、場景渠道、風俗習慣等諸多問題。
?
2.優化營商環境,構建新型政商關系。讓市場唱主角,讓企業當先鋒,*大限度地激發市場和企業的活力。企業應該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按規矩“出牌”,遵守和維護市場秩序。
?
3.聚力打造“淮味千年”品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傳承弘揚千年美食文化。
?
引導中國白酒企業合力“走出去”
?
李薇
洋河股份酒體設計中心副主任
?
1.加強白酒文化輸出和傳播,借助中國美食、中國故事、中國藝術等,多渠道傳播中國傳統白酒釀造技藝和獨特之處,加深世界對中國白酒的認同感。
?
2.引導中國白酒企業形成合力,通過行業標準協同方式,爭取中國白酒在國際上獲得合理的分類和身份定義。
?
3.對中國白酒屬性予以界定,對中國白酒與進口洋酒在關稅等方面予以公平政策。
?
4.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
5.保障女性平等就業權利。
?
鼓勵企業活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余東
四川舍得酒業股份有限公司陳酒庫主任、酒體中心總監
?
1.設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行業名錄、企業名錄,收錄傳統文化傳承、活化所涉及到的中醫藥、白酒、文化旅游等行業,收錄代表性企業、優秀項目、優秀產品以及文化傳承帶頭人。
?
2.由政府和社會共同出資成立專項基金,鼓勵和扶持傳承、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企業。
?
3.設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交流日,舉辦各類峰會、論壇、交流活動,并為活化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項目提供國際化傳播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