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人
徐華鋒: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賈亞光: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
?
近年來,中國國民健康水平不斷提升,其中 保健食品的貢獻不能忽視。40年來,保健食品從無到有,保健食品行業從弱小的地位到具有強大的影響力,見證了國家改革開放的歷程。
故事 走進保健食品的元年
?
李松:在改革開放初期,沒有保健食品的概念。喝紅茶菌、喝涼水、甩手甚至打雞血等所謂療法風靡一時,以致馬季先生為此編寫了相聲《一陣風》,諷刺其盲目性。但這畢竟反映了一個現象,那就是當經濟條件改善之后,人們**關注的是自己的健康。這樣的意識也是中國保健食品的基礎。
?
賈亞光:1985年1月,楊振華教授成功研究了“851口服液”。這是中國*早利用生物工程技術發明的保健食品。楊振華是我國*早創辦民營高科技企業的科學家之一。1987年,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中國保健品消費的**次高潮。851口服液的代理商成為中國保健品市場的“開山派”,其中內蒙古的烏力吉、吳柄新和許彥華被業界視為“內蒙軍團”的領軍人物。
?
徐華鋒:改革開放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開始流行以中草藥為原料的“滋補保健品”。為了規范市場秩序,原衛生部1987年頒布《中藥保健藥品的管理規定》(衛藥字第70號文件于當年10月8日實施。其中提出,“中藥保健藥品是指對人體有一定程度的滋補營養、保健康復作用,長期服用對人體無害的藥品。”由省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批準。《中藥保健藥品的管理規定》的頒布大大鼓舞了企業投資熱情。社會上把這種“對人體無害的藥品”稱為“保健品”。1987年被喻為中國保健品業元年。因中藥保健藥品的高額利潤和相對較低的政策及技術壁壘,中華大地涌現出無數家保健品生產企業,產品多達28000多種,年產值達300多億元。
?
賈亞光:幾個經典事例可以道出那個年代的保健品行業的輝煌。
?
1987年底,宗慶后在杭州市成立了一間叫“娃哈哈”的校辦廠。了解到我國3億多兒童的營養狀況不容樂觀,厭食、偏食現象相當普遍,1988年,“全面促進兒童食欲”的娃哈哈兒童營養液上馬,并打出“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的廣告語。當時娃哈哈的賬戶中只有10多萬元,廠長宗慶后卻把它全部投進了公關策劃和廣告宣傳。由于當時中藥保健品剛剛被公眾所接受,廣告效應很快使這家小工廠開始從眾多的中藥保健品企業中脫穎而出。1990年,娃哈哈的產值即突破了億元大關,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當太陽升起的時候,我們的愛天長地久”這首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企業形象廣告歌曾火遍全國。1988年,“太陽神”在東莞黃江起步,靠5萬元借貸起家,1993年,在短短5年的時間以10毫升的口服液紅遍全國,創造了年銷售額13億元、利潤高達3億元的神話。“太陽神”作為國內企業**家全方位導入CI的企業,以出眾的包裝和****的知名度,成為當時國內保健品行業的龍頭老大。
?
1992年10月,珠光集團與中國紡織大學(現為東華大學合作,創辦了珠海天年高科技公司,金銳成為天年掌舵人。1993年3月,天年素通過國家科委鑒定。當時的天年并沒有足夠的資金,不能“天上做廣告,地上鋪通道”,只能另辟蹊徑。天年采用借他人現成的車間和設備,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快的速度投入批量生產,迅速轉化為生產力的OEM方式,銷售則推行科普營銷模式。組織天年健康促進會,建立天年健康科技館,與消費者面對面交流。這就是后來火遍全國的“會銷”雛形。
?
1994年,吳炳新父子的三株口服液在濟南問世,當年年銷售額過億元,隨后3年創造了15萬員工、年銷售額80億元的神話。從1994年銷售額1.25億元到1995年23億元用了1年,從23億元到1996年80億元同樣只用了1年。三株*初的實際注冊資金只有30萬元,3年間增長了16萬倍,締造了現代企業營銷的奇跡。
?
1994年,中國保健科技學會在北京民族文化宮主辦保健品博覽會,朱保國包下了整個圓廳以及民族宮主樓外墻立面和樓前所有草坪圍欄的POP廣告宣傳他的太太口服液。新穎的形式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并助其簽下了大筆訂單。從1995年的“做女人真好”到后來引起廣泛爭議的“每天一個新太太”,從“十足女人味”到“讓女人更出色”,“太太口服液”成為提及率*高的女性保健產品,深圳太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中國民營企發展*穩定的企業之一。
?
法規 成就保健食品的規范
?
李松:1987年到1995年,是我國保健品行業的高速發展期,這個時期有“昂立一號”“腦黃金”“海王金牡蠣”“延生護寶液”“紅桃K”等明星產品,也開始形成廣告轟炸、會議營銷等適應健康產品的銷售模式。可以說,這一階段雖然保健食品法定概念還沒有形成,但是市場的繁榮讓國人知道了事實上的“保健食品”。
?
徐華鋒: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確立了我國保健食品的合法地位。1996年6月1日《保健食品管理辦法》實施。保健食品被定義為“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標簽、說明書和廣告“不得有暗示可使疾病痊愈的宣傳”。1996年7月,原衛生部頒布了《保健食品評審技術規程》和《保健食品功能學評價程序和方法》,并規定保健食品實行省級和衛生部兩級審批制度。由此,保健食品成為一個法定概念。之后圍繞著這個定義,不斷豐富、發展,一系列帶有規范性的文件陸續出臺。保健食品行業開始形成并在規范中成長。
?
賈亞光:原衛生部于1996年11月11日在人民大會堂海南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我國**批59種食品為保健食品。
?
2000年3月7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開展中藥保健藥品整頓工作的通知》,要求于2002年12月31日前撤銷審批的全部“健字”批準文號,2004年1月1日起,“健字”藥品不得在市場上流通。在“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廣告大旗下生存了16年的可以治病、可以宣傳療效的“保健品”于2004年1月1日起將不得在市場上流通。
?
2003年3月7日起,原屬原衛生部審批的保健食品劃歸原國家食藥監局,上市的產品由“衛食健字”換成 “國食健字”。截止到2003年7月8日公布批準的*后一個保健食品,衛生部共批準保健食品共5060個(國產4601個,進口459個,涉及企業約3200個。
?
為了適應保健食品注冊申報量急劇增長的需要,原國家食藥監局制定了《保健食品注冊管理辦法(試行》,于2005年7月1日起施行。辦法指出,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并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
2005年7月1日起,原國家食藥監局發布的《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正式實施。這意味著,原來不需要行業監管部門審查就能在媒體上大做宣傳的保健食品廣告必須經審批合格后才能發布。2005年8月,國務院頒布《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11月1日《實施禁止傳銷條例》;12月1日實施《直銷管理條例》。
?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生效。第51條規定:“國家對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實行嚴格監管。有關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履職,承擔責任。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
2009年3月9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吳邦國委員長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指出,“目前社會上名目繁多的保健品年銷售額超過1000億元,而監管不到位,產品真假難辨,老百姓無所適從。”為解決這一問題,明確要求國務院抓緊研究制定相關規定,規范生產活動,整頓銷售市場,加強監督管理,讓消費者放心。這是首次在人大工作報告中提到保健品監管問題。
?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于2015年4月24日修訂通過,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指出國家對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和嬰幼兒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實行嚴格監督管理。備案制成為亮點。2016年2月26日,原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雙軌制以來備案保健食品1352個,注冊產品824個。
?
協會 打造保健食品的亮點
?
徐華鋒:2003年11月,國務院、原衛生部、民政部批復,同意中國保健科技學會更名為“中國保健協會”。2004年2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和原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共同為“中國保健協會”揭牌。同日,中國保健協會召開了**屆會員代表大會和**次理事會。中國保健行業的非政府組織(NGO正式誕生。
?
2005年1月21日,中國保健協會公布首批保健行業**產品。10個保健品品牌獲得首批**產品證書。2005年9月,中國保健協會正式推出首屆中國保健品公信力品牌推選活動。2007年11月,原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全國愛衛會辦公室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發起以“和諧我生活,健康中國人”為主題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2008年5月,中國保健協會通過了商務部、國資委的聯合考核及答辯,成為我國保健行業中有資格開展企業信用等級評價的協會。
?
2009年8月,科技部同意中國保健協會組織會員單位申報“十一五”國家863計劃課題;2009年,中國保健協會民政部評為3A級社會組織。民政部授予中國保健協會“全國先進社會組織”榮譽稱號。
?
2012年,中國保健協會與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中央黨校課題組、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共同組織撰寫了我國**部《中國保健食品產業發展藍皮書》。
?
李松:2012年7月25日,由原國家食藥監局支持,中國保健協會組織實施的“保健食品質量萬里行”活動正式啟動。活動邀請《中國食品報》等多家中央級的新聞媒體深入北京、上海、廣東、山東、浙江、江蘇、陜西、云南等地,在當地省市食藥監局的配合下,參觀擁有合法資質企業的生產車間和市場一線。通過各種座談會,真切、客觀地了解了企業對產品質量安全控制所做的努力。為期兩個月的活動中,記者們發表了百余篇客觀報道。
?
監管 促進保健食品的成長
?
李松:自2003年“非典”之后,保健食品行業從市場監管、產品結構、營銷模式、行業聲譽以及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消費觀念等,都發生著積*而深入的調整。
?
賈亞光:2006年“推進公眾營養改善行動”被寫入“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這在我國尚屬首次。2007年11月,原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全國愛衛會辦公室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發起了以“和諧我生活,健康中國人”為主題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2008年8月,原衛生部下發了開展《中國公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工作方案(2008-2010年》的通知。
?
2012年5月8日,原衛生部等15部門聯合印發《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規劃指出,我國慢性病發病人數快速上升,現有確診患者2.6億人,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已經占到我國總死亡人數的85%,導致的疾病負擔已占總疾病負擔的70%,是群眾因病致貧返貧的重要原因,若不及時有效控制,將帶來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
?
2013年5月16日,新組建的國家食藥監總局宣布,5月初至9月底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保健食品打“四非”(非法生產、非法添加、非法經營、非法宣傳專項行動,對保健食品市場進行集中整治。
?
2013年10月14日,國務院發布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到202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
2013年9月12日,揚州市廣陵法院公開開庭審理,*終宣判,被告單位北京陽光一佰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犯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罰1500萬元人民幣;企業負責人習文有犯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有期徒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并處罰金人民幣900萬元。該案為中國公安部公布的十大食品安全案件,涉及全國23個省、140多個城市,總案值達800余萬元。“兩高”出臺司法解釋,細化了2011年刑法修正案第八條關于生產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量刑的規定,對這類犯罪給予*嚴厲的打擊。而北京陽光一佰案件,成為*新司法解釋出臺后全國保健食品案件**起大案。
?
2014年1月,國務院發布《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提出發展營養強化食品和保健食品,促進居民營養改善。
?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
改革 助推保健食品的未來
?
徐華鋒:進入新時代,中國保健食品行業承載著改革開放的成果,經過了規范的洗禮,開始走向升級發展之路。
?
2016年8月19—20日,全國衛生健康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要重視重大疾病防控,優化防治策略,*大程度減少人群患病。為保健食品帶來了**利好的發展空間。
?
2017年,九部委發布《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方案》《國務院食品安全辦關于繼續做好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將整治工作延至2018年底。“重點治理利用網絡、會議、電視、廣播、電話和報刊等方式違法違規營銷問題。”截至2018年10月底,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查處違法案件4.9萬件,貨值金額17.1億元,公安機關抓獲犯罪分子8900人。
?
2018年10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全國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編寫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問答》,其中*大的亮點就是首次明確了保健食品和保健品不是一回事。《問答》指出:“保健食品具有明確的法律定位,保健食品的監管法律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產品屬性為食品。‘保健品’沒有明確的法律定義,一般是對人體有保健功效產品的泛稱,諸多媒體報道中涉及的保健品,實為內衣、床墊、器械、理療儀、飲水機等,而非食品或保健食品。”“報道、文件和文書中應根據產品的實際屬性,依法規范表述產品名稱,不能一概籠統表述為‘保健品’,造成事實不清、監管錯位和信息誤導。”這個概念的明確對于保健食品知識的科普和保健食品行業的規范有著重大的意義。這是保健食品誕生20多年以來,監管部門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和樹立參照物的方式明確和解讀保健食品的名稱。
?
李松:健康化、個性化、多樣化成為食品市場新的特征,消費需求從“吃得安全”到“吃得健康”*終到“吃得快樂”。帶來了消費者的理性消費、寬容消費、品質消費;生產需求從講安全到講營養、講品質,帶來了產品品種的豐富、創新增加、品牌提升、營銷拓展、產業鏈延伸;監管需求從入門監管到過程監管,帶來了監管目標的精準、法規標準的嚴格、行業的自治自律。這些變化標志著中國食品行業走向與健康產業的融合,保健食品作為健康產業的生力軍,必將順應行業發展,走向深化創新之路。
?
賈亞光:現在我國注冊和備案的保健食品已超過1.6萬個,全國保健食品生產許可2365家,產值超過4000億元。2016年共抽檢保健食品4200多批次樣品,總體樣品合格率為98.1%,比2015年、2014年分別提高1.6和4.2個百分點。保健食品正在成為日益增長的、推進健康中國的強大力量。
?
當前,保健食品行業正面臨著消費升級帶來的新挑戰,要想健康發展,就必須繼續深化改革。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負責人表示,圍繞食品、保健食品虛假、欺詐宣傳問題,要在全國范圍內重點治理未經許可生產、虛假標識聲稱、違法銷售、虛假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廣泛開展公眾宣傳,面向社區、農村、校園,提升消費者識假能力,引導理性消費。呼吁廣大特殊食品行業企業家充分發揚工匠精神,自覺落實主體責任。
?
40年來,保健食品的發展留給行業的啟示是,要想出彩地成長,一定要順應時代的發展,一定要順應消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