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近日,浙江省食安委發文公布嘉興市南湖區、嘉善縣、海鹽縣和海寧市經自評、市政府初評、省創建辦評價驗收、社會公示等程序,符合《浙江省 食品安全市縣 標準(修訂版》,正式命名為“浙江省食品安全縣(市、區”。
?
嘉興市自2016年5月啟動省級食品安全市縣創建工作以來,全市各地政府(管委會把創建工作擺在尤為突出的位置,明確以“高規格、高標準、高效率、高質量”為目標,加強統一領導,分解責任任務,深入推進創建工作,積*發揮各自職能,加強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防范食品安全區域性、系統性風險,探索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新模式、新機制、新舉措,加快提升區域食品安全整體水平,穩步推進浙江省食品安全市縣創建各項工作。
?
“省級樣板”,海寧打造放心廚房升級版
?
海寧打造農村家宴放心廚房的“省級樣板”,為全省各地提供了可學、可鑒的經驗。
?
今年,浙江省計劃改造提升1500個農村家宴放心廚房,加強農村家宴放心廚房建設,是有效防控農村集體聚餐食源性疾病發生的重要舉措,也是2018年省政府提出的十大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
?
2016年開始,海寧把以家宴中心放心廚房建設為主抓手、以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服務標準化體系為核心內容的“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保障提升工程”,列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實事項目加以大力推進,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目前已建成高標準農村家宴放心廚房71家,以“土廚師”規范管理為關鍵,催生出農村家宴服務公司23家,鄉村廚師“一照兩證”(營業執照、健康證、食品安全管理培訓合格證書市場準入1368人;以農村家宴食材溯源為根本,催生出5家農村家宴食材配送中心,建立起全方位、嚴密型的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保障網絡。農村家宴產業總產值達30億元。
?
現如今,農村家宴中心放心廚房建設這招先手棋,已在防范食品安全風險、提升行業競爭力、振興相關產業等方面取得了積*的成效。今年8月,全省農村家宴放心廚房改造提升現場會在海寧召開,會議對海寧樣板給予高度肯定。
?
務實創新,嘉善“智慧監管”成效給力
?
嘉善縣在推進浙江省食品安全縣創建工作中,積*探索實施“智慧監管”模式,多措并舉,亮點紛呈,特色明顯,初步形成食品安全現代化治理新局面。
?
借助互聯網技術賦能,建立“三位一體”食品從業人員健康檢查管理聯動機制,開發“從業人員預防性健康檢查信息管理系統”,實現身份信息讀取、當場照相、短信提示、數據查詢等智能化,同時規范健康體檢流程,簡化辦證流程,從業人員健康體檢進入快車道。
?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食品隱患排查、先期整改等協作監管工作。9個鎮(街道共投入500多萬元,全部與第三方機構簽約合作,合作區域實現全覆蓋,監管領域從餐飲拓展到生產、流通、餐飲和農貿市場等全環節,建立起“隱患排查-先期整改-等級公示-問題抄告-違法查處-結果反饋”的閉環式管理模式,提升了監管的靶向性和精準度,緩解了基層監管力量不足,夯實了基層監管基礎。
?
同時,依托“農安嘉善智慧監管”平臺,將“合格證”與“二維碼”有機結合,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開發并啟用嘉善縣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平臺,同時推廣使用“食安嘉善”APP移動監管執法終端,通過互聯網+“智慧監管”提升監管水平。同時實現了對網絡訂餐的線上線下同步監管,在大型餐飲單位推進陽光廚房建設,在中小餐飲店中推廣可視廚房建設,探索開發人工智能管理系統,打造了**食品安全智慧監管社區。
?
值得一提的是,實施的“千萬學生飲食放心工程”及新三年行動,已實現全縣學校食堂大宗食品統一配送率、陽光廚房建成率等六個****。
自控協助,南湖區強化食安監督管控
?
作為主城區的南湖區,食品安全的監管責任更是繁重,“讓老百姓吃得放心”這一質樸夙愿也正隨著創建工作的深入而譜寫出新的華章。
?
以創建帶動基層監管模式創新、自控交流平臺建設、執法協作機制突破以及智慧監管效率提升,南湖在全省**成立了縣(區級食品生產企業安全自控交流協作站,立足系統化、常態化、長效化的食品企業自控目標,建設“交流協作、風險防范、誠信獎懲”三大機制。
?
通過搭建食品企業交流平臺,強化管控食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截至目前已舉辦了8期交流協作活動,600余家企業,千余人次參加了交流活動。目前,南湖區食品生產企業主體責任自查報告提交率、質量自控承諾簽訂率、餐飲服務領域大型餐飲重點服務單位落實主體責任自查率實現“3個****”。
?
此外,南湖區通過在全省首創“公眾點題政府檢測”活動,由公眾點題檢測食品500多個批次,提升公眾對食品安全工作的信任度方面。同時,通過開拓網站媒體平臺開設專欄,微信公眾號增設“我要點題”欄目,廣泛收集點題信息,并由區食安辦進行統一抽檢,委托專門機構進行檢測,搭建起政府與公眾的溝通橋梁,提高了食品安全監督透明度,也提升了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消費信心。
檢驗追溯,海鹽積*推進“雙體系”建設
?
2018年1月,海鹽發布了全省**《農貿市場快速檢驗室建設規范》,為農貿市場快檢室建設提供了依據。
?
目前,全縣24家農貿市場中,22家農貿市場已建成快檢室,全縣農貿市場每天檢測260批次以上,18家農貿市場實現向市民免費開放檢測。每個鎮(街道農水中心都建有快檢室,每個快檢室每年開展快檢400批次以上。公立學校(含幼兒園大宗食品統一配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加熱保溫水系統安裝****,品牌超市進校園工作完成率****,學校食堂、校園超市和大宗食品統一配送單位參保****。
?
“快速檢測”是海鹽積*推進農貿市場“雙體系”建設(即快速檢測體系和質量追溯體系之一,通過加強檢測實驗室硬件改造,完善抽樣、檢測、記錄、公示、后處理等程序,推行索證索票和進貨臺賬制度,建立商品進貨信息、商品檢測信息、商品價格信息等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等,從源頭上保障廣大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
做好快檢工作十分重要,但如果真的出現問題,食品質量追溯又很有必要。這對農產品生產者而言,就相當于給它們帶了一個緊箍圈,有了質量追溯系統,真正的做到了所有農產品可以來源可溯,去向可查,責任可追。目前,海鹽已逐步建立融交易、支付、準入、檢測、追溯與監管為一體的農貿(批市場食用農產品電子追溯系統,讓食品安全“看得見”“查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