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 安全生產規范體系 檢查,是對企業生產操作規范的全面“體檢”。國家食品藥品 監管總局自2014年開始對 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開展食品安全生產規范體系檢查,截至2017年年底,已對89家企業進行了體系檢查。
?
從2017年12月15日到2018年1月19日,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國家食藥監總局就在官網上連續公布了對18家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開展體系檢查的情況,逐一指出企業存在的管理缺陷,并要求整改。其中,既有內資企業又有外資企業;既有大型知名企業又有小型企業;既有牛乳粉企業又有羊乳粉企業。“體系檢查有助于防患于未然,目的是讓企業從合格變為優秀,從優秀變為**,對行業發展是一件大好事!”業內人士一致為體系檢查點贊。
?
“麻雀解剖”排查問題
?
為保障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督促企業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國家食藥監總局堅持“問題導向、預防為主”的監管思路,制定了全國106家嬰幼兒配方生產企業3年“全覆蓋”體系檢查計劃。2014年以來,國家食藥監總局已經對89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開展了99次體系檢查,針對體系檢查發現的問題責令19家企業停產整改,對10家企業立案查處,吊銷生產許可證2家,4家企業主動注銷生產許可證。
?
截至目前,所有接受體系檢查的企業都收到國家食藥監總局下發的整改通知,質量管理體系缺陷嚴重的企業則被立案調查。國家食藥監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一司相關負責人在不久前舉辦的“首屆中國乳業質量年會”上表示,目前,國內主流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的生產設施設備等硬件條件已經大幅度提升,基本達到了世界**水平,然而體系檢查以及飛行檢查的結果卻表明,企業的管理仍存在不足,質量意識還需進一步加強。例如,體系檢查中發現約40%的企業沒有按規定建立完善的員工培訓制度。該負責人強調,面對日益完善的法規體系,不斷更新的標準規定,乳企應主動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培訓,以更好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
據悉,2018年上半年,國家食藥監總局將完成國內全部106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的體系檢查任務。同時,還將組織開展體系檢查“回頭看”,積*開展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HACCP評估,適時將體系檢查復制推廣到其他重點食品行業。目前,部分地區已借鑒國家食藥監總局經驗相繼開展體系檢查。如:山西已對31家食醋、白酒生產企業進行體系檢查,圍繞許可資質保持、生產過程控制等10個方面的68項指標進行“麻雀解剖”,排查問題隱患782個;湖北則以白酒、乳制品、食用油3個高風險品種為重點,對7家大型企業探索開展體系檢查。
?
大小企業差距明顯
?
經梳理分析體系檢查結果,企業在生產過程記錄、召回等方面的問題和缺陷共計1400余項,存在問題20項以上的企業占36%,存在問題在10項~20項之間的企業占48%,少于10項問題的企業僅占16%.其中,今年1月19日公布的對內蒙古金海伊利乳業有限公司體系檢查情況所顯示的問題為“部分原料的拆包、稱量和封口作業設在一般作業區(原料暫存區”,以及某批次基粉的領用量“紙質記錄填寫錯誤”兩項,是迄今為止問題*為輕微的。雅培(嘉興公司和位于江蘇蘇州的惠氏營養品(中國有限公司也是問題較少的企業之一。
?
被檢查的企業中,有60多家屬于中小型企業。“相較于知名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存在的問題比較多,個別企業的問題還較為嚴重。”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宋昆岡表示。據悉,體系檢查顯示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部分生產場所、設備設施未持續保持生產許可條件;部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部分項目檢驗能力不足。有的企業未持續保持生產許可條件多達16項,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多達15項。更為嚴重的是,個別企業還存在自欺欺人的“造假”現象,甚至對檢查抱有抵觸情緒,不配合檢查。如合水縣古象奶業、雅貝氏(深圳乳業、英博華威乳業,分別存在偽造、毀滅材料,欺騙檢查組等嚴重違規行為,*終被立案審查。這些企業在生產設備、技術能力、管理水平、管理人員素質等軟硬件上的“短板”,在體系檢查中暴露無遺。
?
針對這些問題,國家食藥監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18年上半年“全覆蓋”體系檢查完成后,監管部門將加大飛行檢查的力度,對監督檢查不合格的企業重點開展飛行檢查。
?
推動質量水平提升
?
“惠氏在荷蘭、瑞士等國家和地區都有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工廠,這些工廠都接受過歐盟食品安全部門的檢查,但所受檢查的嚴格程度都比不上中國監管部門對惠氏蘇州工廠的體系檢查。”提及體系檢查,惠氏營養品(中國有限公司中央政府事務總監張保杰深有感觸,對比歐洲的監管環境,中國政府部門的監管更嚴格、精細,可以說是用“顯微鏡”去查找企業的質量安全管理缺陷。這樣近乎嚴苛的監管讓企業切實體會到了何謂“*嚴格監管”.
?
按照“治標解決突出問題、治本建立長效機制”的監管思路,國家食藥監總局在官網上將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體系檢查結果一一公布,企業在國家食藥監總局的督促指導下對存在的問題逐條逐項進行整改,經地方監管部門驗收以后,再將結果向社會公開發布。如:在黑龍江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的監督指導下,英博華威乳業的停業整改時間長達半年。轄區監管部門對整改情況進行了現場驗收,認為企業對檢查發現的各項問題已整改完畢,符合國家食藥監總局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完成整改,該企業依然被轄區監管部門列為*高風險等級企業。
?
宋昆岡指出,體系檢查不合格的原因,不是生產規范體系制度的建立與設置出了問題,而是企業對體系、制度、規范的執行缺乏足夠的認識和尊重,執行不認真、不到位,有的甚至是應付了事。“體系、制度是保障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必須認真、準確、不折不扣地執行。這反映的是企業職工隊伍的素質和職業操守,更反映了企業管理的執行能力。”宋昆岡說。
?
嚴格的體系檢查助推了企業質量安全管理能力的提高,同時也推動了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水平的提升。我國嬰幼兒配方乳粉連續3年的抽檢合格率都呈上升趨勢,2017年的抽檢合格率更是達到了99.5%以上,在整個食品行業中處于**地位。“抽檢是事后管理手段,而體系檢查和飛行檢查則是事前管理的一部分,更有利于把食品安全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體系檢查不是‘找茬',而是監管部門幫助企業提高管理水平的實實在在的舉措,預計未來體系檢查將成為監管部門常態化管理的一部分。”一位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負責人如是說。
?
記者手記
對每一個風險隱患 “零容忍”
?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開展嚴格的食品安全生產規范體系檢查,是加強過程監管,發現和防范風險的有效措施,是寓監管于服務之中、促進企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有益探索。此舉不僅有助于提高企業食品安全管理能力,而且直接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水平提升,是幫助國產乳粉品牌重拾消費者信心的重要一步。
?
從目前公布的體系檢查結果可以看出,無論檢查的對象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是外企還是本土企業,監管部門都是“一把尺子量到底”,一視同仁,不搞雙重標準,以科學、嚴格、公開、公平、公正的態度執行檢查。而且每一次體系檢查都非常徹底,從人員資質到生產場所,從記錄核查到原料檢測,每一個生產環節,每一頁記錄,巨細靡遺,一一查考,旨在打造一個透明、規范、安全的中國乳品市場。
?
如此嚴格的體系檢查,被業內譽為用“顯微鏡”挑毛病,已經不只是對食品安全問題“零容忍”,而是對每一個食品安全風險隱患都持“零容忍”的態度。而檢查結果不打折扣、不加文飾地公布,更是令消費者對企業的管理水平一目了然。對每一個風險隱患“零容忍”,對優秀者如伊利是如此;對個別蓄意違法違規的企業更是如此。對于前者,體系檢查是精益求精,是幫助其消除風險隱患、完成“從優秀到**”的蝶變的助力;對于后者,體系檢查是震懾,是阻止其犯下更嚴重錯誤的“勒馬韁繩”.
?
體系檢查的*終目的,還是為了讓祖國的下一代喝上更優質的乳粉。事實上,從實施體系檢查的2014年開始,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合格率就年年提升,從近97%提升到99.5%.可見,這樣精細、嚴格的體系檢查,正是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水平提升的推動力。
?
正視缺陷、消除隱患,是乳企面對體系檢查結果通報的共同態度;不斷提高,不斷改進,視質量如生命,是中國乳企奮力發展的共同信念。中國乳業十年來的飛躍式進步,正緣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