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關每公頃產量17噸,這是在近日舉辦的首屆中國(三亞國際 水稻論壇上,“中國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透露的關于第五期超級雜交稻培育的*新進展,袁隆平稱這一目標有九成把握可以實現。
?
此時,距離袁隆平攻克水稻產量16噸/公頃尚不足2年。2015年,云南個舊**實現16噸/公頃產量,2016年河北邯鄲示范片也實現了該目標。
?
2017年4月1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在三亞市海棠灣水稻國家公園見到了袁隆平第五期 超級稻品種“超優千號”。記者現場看到,與普通水稻相比,高產攻關示范田內的“超優千號”結穗較多,同時穗也比較大。據了解,2015年5月,該品種在 海南三亞亞龍灣水稻示范基地實現畝產941.79公斤,打破海南歷史*高紀錄。
?
有90%可能
?
4月中旬的海南三亞,高溫悶熱,不算是旅游的好時節,但在水稻行業人士看來,這或許是*美好的三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構建下,三亞已是中國及世界的水稻南繁基地。
?
4月12日,首屆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在三亞舉行。據悉,快90歲高齡的袁隆平,這次是在身體抱恙的情況下參加。
?
剛出現在會場上,這位一直笑稱自己是“80后”的老人,便吸引了大量的目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即使距離很遠,仍有不少參會者站起身來,用目光迎接袁隆平入場。
?
“各位專家,很高興參加這一次水稻論壇,我借這個機會再說一下我們的超級稻的進展情況。”一上臺,袁隆平便直奔水稻主題,這和他的結尾“講完了,謝謝大家”一樣,沒有絲毫的鋪墊與客套。
?
“今年我們正在向新目標畝產1130公斤,即每公頃17噸攻關:我有把握說,有90%的可能(上17噸。”在介紹了超級稻前四期的發展歷程后,袁隆平透露了目前第五期超級稻的*新進展,“如果大家有空,去開開眼界。”
?
據袁隆平介紹,稻谷的產量=生物學產量×收獲指數。目前,半矮稈品種收獲指數已非常高了,一般在0.55左右,進一步提高收獲指數已相當有限,因此進一步提高產量主要依賴提高生物學產量,保持原來高的收獲指數。
?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袁隆平展示的PPT*后,有一頁為“展望”,其中寫到:科技發展是永無止境的。追求農作物高產、高產、更高產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水稻仍有很大的增產潛力。
超級稻20年畝產增超50%
?
即使去年袁隆平和超級稻曾遭遇質疑,但關于超級稻的研究進展并未停滯。就在兩年前,袁隆平指導的超級雜交稻*高畝產還在16噸/公頃徘徊。
?
據袁隆平介紹,2015年,16噸/公頃的目標在云南個舊**實現,2016年,除云南個舊依舊達產外,河北邯鄲示范片也實現了這一產量目標。
?
事實上,超級稻育種計劃距今也不過剛滿20年。
?
1996年,農業部立項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立項之后,超級稻分別實現了一季稻產量700公斤/畝、800公斤/畝、900公斤/畝、15噸/公頃(畝產1026.7公斤、16噸/公頃(畝產1067公斤的目標,目前正在攻關17噸/公頃(畝產1130公斤。
?
對比可見,20年時間,超級稻實現畝產從700公斤到1067公斤的突破,產量增長超過50%。目前,包括袁隆平在內的一大批科研者仍在進一步探索水稻產量的上限值。
?
值得注意的是,連續多年的增產,也使得目前我國水稻庫存處于較高水平,庫存壓力較大。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鄧華鳳在水稻論壇上也表示,目前我國糧食面臨的形勢之一便是糧食總產量連年增加,我國糧食的庫存量也連年增加。而據隆平高科副總裁青志新介紹,2016年,我國稻谷期末庫存約1.58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