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 奶源者得天下。”保障優質奶源是每一個乳企每一位奶業人都非常重視的問題。“科學養好牛,才能出好奶”,已成為我國奶業界的共同理念。
?
奶牛要實現優質高產,與奶牛品種、牛群生活環境、健康狀況、 飼料飲水、 養殖管理水平等方面息息相關。
如何養殖奶牛才算科學?為此,記者采訪了業內有關專家,專家表示近年來我國在“養好牛”方面下了大功夫,并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許多規模養殖場都實現了科學養殖。不過,我國奶牛健康養殖在遺傳育種、飼料營養、奶牛疾病防控與安全用藥、養殖廢棄物 處理等方面仍然需要改進和提高。
?
讓奶牛生活得舒心
?
“要保障優質奶源,需要保證奶牛養得好。**奶牛品種要好。”全國畜牧總站總畜牧師石有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說。
?
近年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國在奶牛育種工作方面獲得了許多進步,在奶牛遺傳改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奶牛群體數量和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奶牛業發生了巨大變化。
?
但無論是與奶業發達國家相比,還是與我國現代奶業發展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完善。針對奶牛單產水平總體偏低、生產性能測定工作滯后、自主培育種公牛能力有待提高等問題,國家已經提出“中國奶牛群體遺傳改良計劃(2008-2020年”。
?
“應當加快遺傳育種關鍵技術研究,大力推進奶牛群體遺傳改良計劃。”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北京市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北京市畜牧總站研究員路永強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說。
?
“除了品種之外,飼養好管理好也是關鍵。”石有龍表示。干凈舒適的生活環境可以幫助提高奶牛的產量,這已是奶業行業內公認的一個道理。
?
“‘養好牛’是‘產好奶’的前提和基礎。在飼養過程中,讓牛生長得好、牛心情舒暢,產的奶品質才會高。”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國家飼料藥物基準實驗室主任李秀波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
?
研究表明,干凈舒適的環境可以有效的降低奶牛乳腺炎發病率,防止其他疾病的發生,并且可以讓牛休息好,保持身心舒暢,有足夠的時間去反芻,這些都可以大大提高牛奶產量。
?
記者調查發現,現在許多規模養殖場都十分重視奶牛的感受,不斷的提高奶牛的福利待遇,提升奶牛舒適度。
?
相較于過去,現在的養殖者愿意投入資金改善奶牛臥床環境,讓奶牛更舒適的躺臥休息。“研究表明,同一頭牛,吃同樣的食物,多躺臥一個小時,可以多產奶1.5~2公斤。”路永強說。
?
環境好了,還要吃得好。中國人養生講究營養搭配,養牛也需要科學搭配營養。“不過,目前我國存在奶牛飼料原料質量難以保證、精粗飼料搭配不合理、營養不均衡等問題,即使是優良品種奶牛也不能充分發揮良好的生產性能。”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研究員、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北京市創新團隊崗位專家屠焰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
專家指出,要加強我國飼料營養數據庫建設和飼料營養快速檢測技術研究,推動營養均衡的飼料配制技術研究和應用,提高飼料營養水平,從而促進奶牛產出更好的奶。
?
健壯體格防治疾病
?
除了對外部生存環境的重視,讓奶牛自身保持健壯體格少生病是“養好牛”的強力支撐。
?
在奶牛疾病防控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奶牛場生物安全與綜合防治技術水平,減少各種奶牛疾病發生,這也是我國奶牛健康養殖迫切需要加強的一個重要方面。
?
然而目前,部分奶牛場對生物安全重視程度不夠。“應當廣泛深入宣傳養殖場生物安全理念,加強生物安全標準體系的建設和示范推廣,提升奶牛場生物安全水平,降低奶牛的感染風險,減少疾病的發生,提高綜合防控水平。”李秀波表示。
?
記者了解到,現在許多規模化牧場都施行嚴格的衛生防疫系統,任何進入牧場的人都需要“全副武裝”,穿上衛生鞋套、連體外衣、口罩等,經過消毒后,才能走進牧場。
?
不過,國內一部分小型牛場的環境衛生依然是比較棘手的問題。這些養殖場沒有相應的糞污處理設施,糞尿亂排,不僅影響奶牛場衛生,而且會污染環境和水源。而規模化牛場雖然有自己的糞污處理設施,但是糞污處理成本和糞肥運輸成本仍舊很高。
?
專家呼吁,應當加快對養殖廢棄物處理技術的研發,在有條件的地方積*推進種養結合,促進糞污的還田利用。
?
針對奶牛用藥品種較少的現狀,路永強建議,應當鼓勵研究機構加快高效、安全奶牛用藥的研制和生產,并加強安全用藥指導,滿足奶牛疾病防治的需要。
?
“牧場發展得越大,對科技的需求就越大。”這是牧場養殖者共同的感受。專家表示,要“養好牛”離不開科技的支撐,離不開科研人員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