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南京退休干部周先生用一個名為“金鷹購”的手機APP,購買了一份澳大利亞
??? 周先生將蜂膠拿給江蘇省保健養生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江蘇克林特營養學校校長汪志祥過目, 汪志祥一眼就看出了問題——汪從事蜂膠
??? 汪志祥向《**財經日報》記者介紹,保健品在澳洲、歐洲、
??? 業界專家向本報記者介紹,目前,中國經過多年努力,已經研究出三種主要的鑒別蜂膠的方法。 這三種方法是:浙江大學研發的楊樹苷檢測法,杭州蜂之語公司研發的指紋圖譜法;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研發的質譜法。目前雖然每一種方法都不**,但是不同的方法相結合,假蜂膠基本上難逃照妖鏡。
??? 但在美國市場,保健品專家甚至不知道楊樹膠為何物。汪志祥介紹,在美國很難找到對蜂膠進行精細化鑒定的實驗室,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沒有細致的行業標準。美國人也吃蜂膠。但美國人在國內市場所購買的蜂膠,許多都是假的。
??? 假蜂膠原料從哪里來?從中國進口。 汪志祥介紹,許多楊樹膠以“黃酮物質”的名義從中國海關出口,到了美國就被作為制造蜂膠的原料。
??? 真蜂膠原料目前市場價格*低為800元每公斤(巴西蜂膠1200元每公斤,而楊樹膠的價格只有約200元每公斤,利潤空間很巨大。
??? 汪志祥透露:2015年2月,江蘇一家企業從美國著名保健品公司自然之寶(NBTV Manufacturing LLC,其中國公司名“諾天源”進口了一個集裝箱整整十萬瓶蜂膠,在入關時被南京進出口檢驗檢疫局檢測發現里面摻雜楊樹膠,于是被拒絕入關。
??? 澳洲市場也很亂。
??? 中國蜂產品協會針對大量的所謂澳大利亞、新西蘭蜂膠產品充斥中國市場,非法銷售、非法宣傳十分嚴重的狀況,曾于2013年專門組團出訪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通過分別與澳大利亞蜂業界有關專家、養蜂工作者和悉尼大學藥學院,新西蘭國家蜂產品工作者聯合會負責人等進行深入的交流;對悉尼、墨爾本、堪培拉、凱恩斯以及奧克蘭等城市蜂膠產品的市場情況的實地考察, 詳細了解了兩國有關蜂膠方面的真實情況。
??? 該協會發現,在澳、新兩國生產、銷售約七成的蜂膠產品的大都是來自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的華人,進口來自中國的楊樹膠,在悉尼和墨爾本華人辦的工廠加工成軟膠囊等,冠以澳大利亞或新西蘭蜂膠。主要賣給到澳、新旅游的中國游客,初步估算,每年至少有二百多萬人次的中國游客購買所謂的澳、新蜂膠;另外,通過中國某些企業,以網購、郵購的方式在中國境內外大肆銷售。在網絡搜索澳、新蜂膠,琳瑯滿目,五花八門。
??? 汪志祥指出,網購、郵購方式進來的許多產品,逃避了進出口檢驗檢疫局的以及市場機構的監管,已經形成一個很大的制度性漏洞。他表示,這種跨境采購現在在全國普遍存在,數量巨大,據估算每月有上十億元的銷量,已經形成一個很大的潛在市場,但是他們都得不到有效的監管,一方面擾亂了市場,一方面對合法經營的企業帶來很大沖擊,因此,加強對這些跨境銷售的監管迫在眉睫,應該引起政府監管部門的重視。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