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浙江在線07月16日訊 (錢江晚報記者王益敏
??? 一周前,一籃野生
??? 然而,這件事的悲痛程度遠遠超過我們想象。截至昨天傍晚,一家六口已有五人相繼去世,目前只有潘老伯26歲的外孫小潘仍在重癥監護室,沒脫離危險期。
??? 還有哪些類似的
??? 一家六口中僅剩的小潘仍在危險期
??? 醫生說,目前還沒有能治愈的特效藥
??? “毒蘑菇”事件發生后,潘老伯一家六口的治療安排及接受社會捐款等事情,基本由潘老伯的外甥女黃少榮女士負責處理。
??? 黃少榮說,中毒的六人中,潘老伯和妻子年紀稍大(70多歲,在住院兩天后就去世了。之后,潘老伯的兩個女兒和兒子也相繼過世。
??? 錢江晚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還在接受治療的,只有潘老伯的外孫小潘,他今年26歲。
??? 主治醫生曾告訴黃少榮,目前,小潘的血液基本都換掉了,血液里已基本沒有毒素存在,“但關鍵的是,劇毒也已經侵蝕了他的肝臟、腎臟等解毒器官,這些器官出現了嚴重的萎縮狀況。”
??? 黃少榮還聽醫生說,目前醫院對這樣的癥狀,是沒有特效藥的。
??? 昨天,錢江晚報試圖采訪主治醫生,但被婉拒了,他們表示,對于目前這樣的狀況,“太難過”。
??? 事實上,因為這起事件,潘老伯的家人感到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傷痛。幾天前,潘老伯的外甥女無法接受事實,曾離家出走,家人四處尋找近24小時后才找到。
??? 前天深夜,黃少榮發了一條微信:“請求大家!為了你們的親人著想!別碰那些(有毒的東西!完整的一個家再也不完整……”
??? 這17種毒蘑菇請離它們遠點
??? 按照專家的說法,人一旦誤食超過50克白毒鵝膏菌,病情就比較難控制了,而這種毒素在人體內還有6-48個小時的潛伏期,不易被**時間發現。更可怕的是,它對人體造成的死亡率高達90%,甚至是****。
??? 我國山多林密,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于菌類繁殖的地區很多,每年6~8月野生菌菇旺發的季節,全國各地都有上山采菇的習慣,因缺乏識別食菌和毒菌的常識,誤食中毒和死亡的事故幾乎年年發生。
??? 因此,知道一些毒菇種類以及鑒別它的方法,防止或減少不幸事故的發生,很有必要。
??? 2007年,北京曾發生一起誤食白毒鵝膏菌致兩人死事故,隨后,北京市衛生監督所在網站上公布了17種中國比較常見的致命毒蘑菇,他們分別為:
??? 大鹿花菌、赭紅擬口蘑、白毒鵝膏菌、毒鵝膏菌、毒蠅鵝膏菌、細環柄菇、大青褶傘、細褐鱗蘑菇、毛頭鬼傘、半卵形斑褶菇、毒粉褶菌、介味滑銹傘、糞銹傘、美麗粘草菇、毛頭乳菇、臭黃菇、白黃粘蓋牛肝菌(見圖。
??? 延伸報道
??? 民間鑒別毒菇的方法并不可靠
??? 經錢江晚報記者搜集,目前,民間鑒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 1.形狀奇怪,色澤鮮艷,蓋上生刺、疣,柄上同時生有菌環和菌托。
??? 2.氣味惡臭,味道*辣、*苦,液汁混濁。
??? 3.鳥不啄,鼠獸不食,蟲不蛀。
??? 4.與蔥、蒜、燈芯、銀器、大米共煮時呈現烏黑色。
??? 5.生于陰暗潮濕和污穢的地方。
??? 但實踐證明,上述這些民間方法,并不是**可靠的。科學家研究發現,在大約6000種傘類菌中,無論從生物學性狀或生態、習性、形態結構上,均未能找出某種規律來區分有毒或無毒蘑菇。
??? 在此再次提醒,對于野生蘑菇,不要隨便采摘食用;來路不明的,也不要食用。
??? 食用時,即使是非常可口的(許多毒菇的味道特別鮮美,**次應少吃些,待證明該種蘑菇是可食用的,方可食用。由于各人的體質和對毒素的反應不同,等待的時間*好長一些。
??? 另外,禁止食用變質的菇菌。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