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lián)網
??? 省食藥監(jiān)理局提醒:吃
??? 吃發(fā)酵粗糧新鮮銀耳都要當心酵
???
??? 酵米面中毒致一家四口喪命
??? 3月3日,遼陽傳出一個不幸的消息,某小區(qū)內一家四口因為食用“酸湯子”中毒而相繼離世。經過調查,懷疑是“酸湯子”變質而引發(fā)的酵米面中毒。據主治醫(yī)生介紹,酸湯子受污染后產生的毒性比砒霜毒性還要大20倍,特別致命。
??? 遼陽的“酸湯子”其實就是大連人所說的玉米面碴子,一些地方也叫湯子、碴條,說起碴子能中毒奪命,令很多人感到震驚。“早先我在莊河下鄉(xiāng)的時候,吃玉米面碴子算是改善生活了,把玉米放在水里泡個十天半個月,發(fā)酵后磨成水面,過濾沉淀以后,壓成筷頭粗細的面條,壓在大鍋里煮熟,放菜還是拌醬都好吃,炒著吃更好吃。前幾年家里偶爾還自己做,可這么多年從來沒聽說吃碴子吃死人的。”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
??? 但碴子中毒奪命的問題已經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呼吁全社會普及這方面的知識。日前,遼寧省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了2015年第2期食品安全提示公告,建議市民不制作、不食用碴子等酵米面類食品,盡量廢除這一不良的飲食習慣。
??? 酵米面中毒至今無特效治療方法
??? 酵米面類食物在民間非常常見,人們用各種發(fā)酵的粗糧制作酵米面,玉米面碴子是在大連地區(qū)*常見的,但該類食品易被微生物“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酵米面黃桿菌”污染而發(fā)生食物中毒的風險。此類食物中毒發(fā)病急、病情嚴重、發(fā)展迅速,病死率高達40~100%,且至今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
??? 根據省食藥監(jiān)理局的食品安全提示公告,酵米面食物中毒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季節(jié)變化時多見,而且變質的酵米面烹調煮透后仍會引起中毒。因為米酵菌酸是酵米面的主要毒素,它對酸、氧化劑和日光不穩(wěn)定,但其耐熱性強,經100℃煮沸甚至高壓高熱(121℃也不被破壞,所以不論制成何種食品,也不論采用何種日常的烹調方法都不能破壞其毒性。
??? 公告顯示,酵米面中毒發(fā)病急,中毒潛伏期2~24小時。主要癥狀為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輕微腹瀉、頭暈、全身無力等,少數(shù)病人于發(fā)病后數(shù)小時有中等度發(fā)熱。繼之實質臟器受到損害,出現(xiàn)黃疸、肝脾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煩躁不安、驚厥、抽搐、休克等癥狀。病情發(fā)展迅速,出現(xiàn)兩個系統(tǒng)以上癥狀時,治療上常常互相矛盾,無明顯療效,病死率*高。因此,出現(xiàn)中毒酵米面中毒癥狀后要立即催吐,并進行洗胃和導瀉,盡早、盡快地排出毒物。凡吃過同種食品的人,不論是否發(fā)病,一律送醫(yī)院檢查對癥治療。
??? 鮮銀耳也能致酵米面中毒
??? 酵米面中毒不僅可以是發(fā)酵粗糧引起的,變質的鮮銀耳也有相同的中毒風險。研究確證變質銀耳中可分離出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引起酵米面中毒。
??? 因此不要食用腐爛變質的鮮銀耳。干銀耳宜先泡在水中發(fā)開,除掉變色、失去彈性及明顯腐爛的部分,充分漂洗烹調后方可食用。變質鮮銀耳失去正常的光澤和彈性,呈棕黃色,發(fā)粘不成形,有異臭味。
??? 網上私人自制玉米面碴子隨意賣
??? 不僅老大連人愛吃碴子,在大連的農村地區(qū),美味的碴子至今仍然盛行。*近幾年,大連不少農家菜館也開始銷售碴子,街頭巷尾還出現(xiàn)了一些湯子面小吃店,都頗受歡迎。
??? 值得注意的是,私人自制的碴子,在網上也有銷售。昨天,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碴子 酸湯子”,竟然有150個搜索結果。從網店信息來看,這些網店一般多集中在本溪、鞍山、丹東等地,每斤的價格從3元多到10元不等。銷量*高的一個月內賣出了58筆。
??? 記者發(fā)現(xiàn),這些網售的碴子大多宣傳是農家自制,制作完成后用自家的包裝封袋后通過各種快遞送到買家手中。一位碴子賣家表示,發(fā)的快遞可以是普通快遞,也可以是順豐,一般順豐會在次日到達大連,而普通快遞3天左右。而運輸過程都是常溫,沒有特別的冷藏處理,“保證不會破損就可以了”。
??? 省食藥監(jiān)局的工作人員表示,因為酸湯子屬于民間小吃,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百姓在制作過程中方法各異,建議市民食用此類食物時應多注意食品安全。
??? 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王丹
1、檢測行業(yè)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lián)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lián)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