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合肥的一家超市內懸掛著“食品可
看上去很美好的食品可追溯,遭遇了現實中的些許尷尬——
消費者眼中的“雞肋”
作為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合肥市民張靜對食品安全十分上心:“小孩子對飲食安全的要求更高,因此挑選食材要格外小心。”對于食品追溯,她是有所耳聞的,也曾經去超市嘗試過,但結果讓她不太滿意。
“比如我買的一塊豬肉,可以查詢到它沒有使用農藥,但這些信息都是企業自己提供的,真實可信嗎?”她說,現在很多企業、超市都提供食品追溯,但內容卻常常讓人“霧里看花”。在一些農殘檢測、防疫記錄等關鍵信息上,基本都是企業自己提供的“未檢出”“不使用農藥”等信息,權威性有待考證。
而更多的消費者,還未養成食品追溯查詢的習慣。記者了解到,這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市面上溯源系統的溯源信息不夠詳盡,可查到的有效信息太少,食品追溯在消費者眼中可有可無。另一方面,目前食品追溯主要通過指定的掃描儀,或者通過登錄網站、發送短信等方式。這些方法對于年輕人來說較為便捷,但對于一些習慣傳統方式的消費者或一些年紀比較大的消費者來說則略顯欠缺。這些“高科技”方式的使用,還缺乏相應的指導和推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很多可提供追溯技術的食品都是快消品,比如一塊肉、一條魚,從菜場到消費者的餐桌,可能只有幾個小時;即使消費者真的食用后發現問題再進行追溯,也可能出現“證據缺失”的困境。這就要求消費者養成入口前即要追溯查詢的習慣。而現實中則未達到這個程度,因此效果也大打折扣。
企業眼中的“雞骨頭”
目前我省涉獵食品追溯的企業不在少數,主要領域集中在農產品行業。不過多數企業反映,真做起來,食品追溯卻猶如一塊“雞骨頭”,比較難啃。
“前期投資成本很大。”安徽朗坤物聯網有限公司營銷市場部經理徐東旭對記者說,由于追溯系統實用性需建立在貫穿整條產業鏈各環節的系統定制化設計開發上,企業前期投入較大。而由于是新事物,企業從系統、平臺的研發到后期推廣,成本也非常大。
雖然食品追溯對于產品來說是非常好的商業賣點,但一些生產企業對其積*性不高。“搞食品追溯就要增加成本,而產生的經濟效益根本達不到投入的標準。”肥東縣一家蔬菜種植合作社負責人邢兵也這樣坦言。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目前國內將可溯源系統對外開放的企業很少,社會大眾對食品追溯的認可度還不高,食品追溯的附加值尚未為生產企業所認識,而成本投入則是*關鍵的一個原因。
上述從事食品追溯的企業人士說,從現階段我國可追溯體系的建設來看,重點是理論意義研究方面,即建立食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的重要性、可追溯體系如何建立等。但在可追溯體系的成本如何分攤等領域則探討*少。隨著食品安全問題的不斷出現,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可追溯體系越來越受政府、企業、消費者的重視。與此同時,高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構建成本由誰來負擔的問題也亟待解決。
探因“多頭分段”的“后遺癥”
當然,食品追溯作為食品安全的重要方面,政府也加大了投入。比如商務部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目前已確定三批試點城市。其中,我省的合肥、蕪湖均在列。合肥今年就獲得4000萬的試點資金支持,將有望于年底前實現肉菜流通追溯。
而我省農業部門也選擇13個試點縣,投入項目資金,進行農村物聯網建設,這也將為農產品追溯提供基礎技術支持。合肥市農委也提出今年將進行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建設,對產地、產品進行編碼;在四縣一市、包河區、廬陽區各安排1~2個基地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試點。
對于食品追溯,各級政府多個部門熱情都不小。據了解,目前,商務、農業畜牧、工商質監都在抓可追溯監管。大家都來打造可追溯系統固然是好事,但各有各的手段,各有各的側重點,也容易造成不銜接的問題。
目前國內食品安全監管模式屬于分段監管,因此食品安全追溯體系也出現分段追溯的情況,例如工商局在超市零售環節追溯,質監局在生產加工環節追溯,食藥監局在餐飲環節追溯。目前商務部推行的肉菜追溯體系,實際上也是在一部分產品或者環節實現追溯。總體來看,國內追溯產業還是圍繞一個企業或者一個監管環節實施的,并沒有實現全供應鏈的可追溯。
因此業內有專家說,要做到“環環相扣”并不容易,因為每個環節都存在獨立的責任人,這些責任人對可追溯體系的認知程度并不相同。而整合監管和追溯系統能形成一個標準一致相互連通的閉環。(胡霞利、陳麗卿、王從啟)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