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2011年12月21日,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馬尾港附近的中鋁瑞閩鋁板帶有限公司發生乳化液泄漏事故,大量的乳化液從生活區排污口流入閩江,預估入侵閩江2平方公里,而馬尾旺岐
自來水有多重要?
全國共計4000余家自來水廠,為4億多縣級以上城市居民,每天供應6000萬噸自來水。
自來水水質如何?
一個悖論:幾乎所有飲用水界專家、學者都認為中國城市水質存在“安全隱患”;同時幾乎沒有一家水廠自檢自測水質不合格。
哪個更接近真相?
2007年底,國家發改委、衛生部、建設部、環保總局等多部委聯合印發《全國城市飲用水衛生安全保障規劃》,明確稱:“全國近年抽檢飲用水合格率83.4%。”
83.4%合格率,意味著不合格率超過15%,足以讓人憂心,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仍然遠遠低估了不合格率。
上述數據所依據水樣2000余份,僅是國內重點城市或少數城市水樣,甚至不包括地級市水廠。“無法代表全國情況。”宋蘭合告訴財新記者。宋蘭合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下稱住建部水質中心總工程師。住建部是中國城市飲用水主管部委,水質中心專責監測水質。宋蘭合說,“中國水廠的問題,越往下越多。”
2009年下半年,為了“大致搞清”全國城市飲用水的水質狀況,住建部水質中心作了一次全國普查:抽檢范圍擴大到縣城以上的全部城市;交叉檢測:“這個省可派那個省,那個省可派第三方省,但不能互派。”宋蘭合解釋。
之所以交叉檢測,是因為中國僅有兩三個城市的水質監測單位獨立于水廠,其余監測單位,哪怕是住建部水質中心的國家監測站和地方監測站,均由地方水廠內部水質監測部門擔責,“兩塊牌子,一班人馬。這樣的自檢自測可信度不高。”
這次普查,是近十幾年間*大規模的檢測,覆蓋了全國4000多家縣級以上城市自來水廠,得出了*為接近真相的飲用水質數據。
然后呢?沒有然后了。至今,住建部都未對外正式公布這次調查所得的自來水水質數據。
“沒有授權,我無法告訴你那個數字(飲用水實際合格率。”宋蘭合對財新記者說。
在紀律允許范圍內,宋蘭合做了部分介紹——“那次全國普查,發現4000余家水廠中,1000家以上出廠水水質不合格。結果表明,多數地方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他還強調,2009年以來,城市自來水水質并無“太多改善”。
出廠即水質不合格,意味著什么?
自來水供應是一個長鏈條,出廠后,經過輸水環節,*終入戶。絕大多數城鎮輸水系統老舊,混亂的二次供水,也會帶來新的污染。居民實際飲用的水質還遠差于出廠水質。
“1000家以上”不合格,“以上”是什么意思?
多位接近權威部門的業內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他們所獲知的該次檢測結果,實際合格率也就是50%左右。也就是說,可能近50%不合格,“1000家以上不合格”,只是一個寬泛的說法,以求淡化沖擊而已。對此,宋蘭合既未證實,也未證偽。他僅表示,在眾多專家認為自來水水質不容樂觀與各地政府和水廠的樂觀數字之間,他“堅定地站在專家一邊”。
更讓人擔心的是,除城市水廠外,還有上萬座小自來水廠供應鄉鎮,工藝更落后,水源安全更難保證。目前,沒有關于這些小水廠水質的全面數據。
水質“皇帝新裝”
水質新標準很嚴,但沒有牙齒
再過兩個月,即2012年7月1日起,中國將強制執行*新飲用水標準。(食品伙伴網編輯注:《
上一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于1985年由衛生部組織飲水衛生專家制定,規定的水質指標為35項。2006年,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協調下,衛生部牽頭,會同建設部、國土資源部、水利部、國家環保總局,組織各方面專家完成修訂。鑒于新標準較嚴格,標準委要求,相關指標的實施項目和日期由各省級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并報國家標準委、建設部和衛生部備案,但全部指標*遲于2012年7月1日必須實施。
新標準與國際接軌,指標達到106項,與世界上*嚴的水質標準——歐盟水質標準基本持平。中國的自來水似乎即將實現直接飲水。
然而,這個被寄予厚望的強制標準只是紙上談兵,因為沒有實質性懲罰措施,并不為地方政府和水廠所懼。新標準頒發至今,地方政府和水廠在水處理工藝改造方面鮮有進展。
宋蘭合稱,未來一段時間,飲用水新標準只不過起個引導作用,而難以強制實施。各方政府仍然會聲稱屬地的“供水水質全面達標”,哪怕許多只不過是“皇帝的新裝”。
中國內地無一城鎮實現自來水直飲。對照新標準,相關業內專家分析,飲用水水質狀況大約分為幾個層次:
——首都北京,尤其四環以內的主城區,水廠普遍上馬了深度處理工藝,水網管道大部分更新,因此離直飲水距離*為接近。
——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大型城市,部分水廠上馬了深度工藝,但是因為主城區管道老舊等原因,目前無法實現直飲。
——其他省會城市等二線城市,僅有少數城市上馬了部分深度處理工藝,因水源、管道等原因,部分城市水廠屬問題水廠。
——上千座地級城市、縣級城市,除少數城市外,因水源差、深度水處理工藝缺乏等,有大量的問題水廠。
此外,中國城鎮自來水質檢測次數太少。按照現行規定,即便是新標準的106項檢測,地表水廠一年只需要檢測兩次,地下水廠一年檢測一次即可。“通過少檢,一些地方水廠可以避開水質不合格風險高的月份。所以檢測時合格,不代表不檢測時就合格。另外,水廠自檢自測,檢測合格就公布,不合格就不公布。”
水質檢測次數少,還因檢測能力過差。全國35個重點城市中,僅有40%城市有能力檢測106項全指標,地級市、縣級市全部需要送檢,大批縣市、鄉鎮水廠連常規指標檢測能力都不具備。相形之下,宋蘭合告訴財新記者,發達國家至少每月查一次全指標,每天都會檢測十幾項到二十幾項不等的必檢指標。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