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相關專題:
19日下午,中國科協舉辦第十三期“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邀請中外食品安全界的專家、學者,圍繞食品安全等話題與媒體記者交流。
專家們同時表示,食品安全問題是全球共同面臨的一個挑戰,全世界范圍內都要合作起來,結成合作伙伴關系,保證全球食品安全問題。
食品安全不可能零風險
美國農業部前副部長、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全球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共同主席任筑山對記者說,政府機構和
“從政府部門來說,尤其衛生部,近年來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在食品安全日益指向源頭的情況下,農業部現在也開始對食品安全有相當的關注。”任筑山說,中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的成立更證明了政府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和保障人民食品安全的決心。食品工業界,尤其是比較大的龍頭企業也都開始增強食品安全的措施。
“中國在監管方面的進步是驚人的,跟別人比可以說是驚人的,已經相當不錯。但我也毫不客氣地說,與美國相比,中國的食品安全監管方面還有一段距離。”任筑山說。
據中國農業大學產業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胡小松介紹,1978年,中國的食品工業總產值全年只有473億人民幣,到2010年中國的食品工業已經突破了6萬億總產值,2011年達到了7.8萬億,30年翻了100多倍。
“在這樣一個快速擴張的過程中,既代表著整個食品產業的蓬勃發展,符合我們改革開放30年公眾的巨大需求,同時一定也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我認為,食品安全不可能零風險。”胡小松說。
而對于食品安全問題是否可以完全避免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食品安全專家Peter Ben Embarek說,“我們無法做到百分之百安全,在任何國家食品風險都是必須面對的現實,我們必須接受這種風險,但是我們可以努力把風險降到*低,也可以預測未來的風險。”
他說,很多食品安全的事件并不是由自然造成的,或者是偶然造成的,而是人為故意摻假造成的,這和教育和公共宣傳有關。
“這些年,政府加大了對非法添加物、瘦肉精等問題的監管,從科學家的角度看,這是長足的進步,而消費者的感知是食品安全問題非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對記者表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媒體的報道越來越多;消費者要求零風險,維權意識提高;政府也加強了監管,有很多問題應該說是政府主動發現的。
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
“安全的食品是生產出來的,不是靠監管出來的,更不是檢測出來的。”陳君石說。
在回答記者有關食品安全問題是否已經成為全球性的挑戰時,Peter Ben Embarek表示,“如果看一看其他國家的情況,跟中國非常類似。”
他說,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從德國到美國,然后再到中國,無一能幸免。食品安全問題是一個國際方面的問題,它能夠影響全世界所有的國家、所有的人,不管你是生活在比較發達的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都是一樣的。
“食品問題也是國際貿易當中的一個關鍵問題。”Peter Ben Embarek說,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食用的加工產品,涉及到的生產商可能在世界各地。一個產品的食品安全問題,會涉及到加工產品里面所有的相關成份,所以情況非常復雜,因此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說,“我不會涉及到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人類必須從全球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Peter Ben Embarek認為,世界各國要合作起來,結成合作伙伴關系,從而保證全球的食品安全問題。“我們不能單獨作戰了,應該建立起全球的食品安全體系。”他說。
國際食品科技聯盟主席Geoffrey Campbell-Platt對此表示,“在美國,FDA和農業部是控制和指導食品安全的。我來自歐洲,歐洲食品安全機構有27個成員國,每個成員國都有不同的系統,但是我們贊同建立一個共同的機構,其主要責任就是進行科學的風險分析和評估,這個機構可以召集專家來給政府官員提供建議,同時給大眾提供一些資訊。”
陳君石透露,我國已著手建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的體系,監測范圍已覆蓋31個省、市、自治區。僅去年就取得了80萬個數據,發現了很多問題。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告訴記者,工信部、農業部等部門都在建立食品溯源系統,并推動企業建立自己的食品溯源系統。中國的這些努力也是對全球食品安全的貢獻。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