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本報記者 常永平 通訊員 李佑民
近日,在山東煙臺召開的全國
在陜西水果中,其中蘋果959萬畝,產量960萬噸,皆為全國*大。除此,獼猴桃面積和產量、濃縮蘋果汁加工能力和出口創匯多年保持全國**。經歐盟和我國認證的有機水果面積達25萬畝,綠色水果面積300萬畝,都在全國**。陜西“十年九旱”,過去水果生產在全國名不見經傳,經過20多年的發展,如何變成全國*大水果生產省?
認清產業優勢:堅定不移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僅10多年時間,陜西蘋果發展到近800萬畝。市場激發起的生產熱情,不久在市場嚴格的選擇面前,因商品不過關導致生產者熱情驟然下降,僅5年時間,在砍伐聲中蘋果減少了280萬畝。世紀之交,陜西蘋果走到十字路口,在不容回避的選擇面前,陜西省委省政府堅定蘋果發展方向,把發展以蘋果為主的果業列為省里農業發展戰略,并在全國**成立了省級果業管理局,集中力量指導優勢產業的發展。
水果產業必須向優生區域集中,符合產業規劃,成為陜西嚴格的指導思想。陜西秦嶺北麓是獼猴桃的原生地,為促進發展,該省政府對標準化建園的農戶,每畝補貼300元。如今陜西獼猴桃面積突破90萬畝,產量突破70萬噸。蘋果也是一樣,無情地調整關中平原的面積,要發展到渭北高原去。10年間,陜西蘋果不斷向山區挺進,北移西進,僅向延安以北就縱深了200多公里。
高舉開放旗幟:實現跨越
世紀之交,陜西守著蘋果優生區,蘋果卻遭遇市場賣難。面對被扭曲的現象,陜西省果業局在痛定思痛中,認清了一個道理:閉塞、封閉死路一條!果業要大發展,必須走開放之路!園藝要開放,市場要開放,整體產業都要走開放之路。省果業局成立的當年冬天,就組團到日本考察園藝,省政府結合專家意見,提出了以“大改形”為中心的蘋果“四項關鍵技術”,5年多時間,陜西全省結果園90%都進行了園藝改造。緊接著蘋果園又整體向“間伐”過渡,10年時間,全省蘋果優生率由30%提升到75%以上,蘋果效益好,面積每年增加,全省新增面積達400萬畝,新增產量近500萬噸。
“走出去,請進來”,鋪就了蘋果園藝跨越式發展的新路。陜西省的果農、園藝管理者1000多人到日本、新西蘭和國內的北京、山東學習園藝。陜西先后請日本、法國和新西蘭的園藝專家到渭北高原具體指導,僅日本青森縣的果農和園藝家就20多批次到陜西傳授園藝。
新興的水果產區,惟有不斷拓寬市場,才能求得不斷發展。陜西先后組織水果企業家到歐盟、東盟、阿盟和北美等地區的10多個城市召開蘋果、獼猴桃推介會和企業家圓桌會議,并多次在西安、洛川和眉縣召開國際水果對接會,陜西水果的市場越做越大。
企業介入管理:再提水平
為了適應市場需求,2007年華圣果業在果業基地縣富縣啟動了“蘋果采購網絡”建設,有了這張“網”,果農說:種蘋果一下省心了。
剪枝、施肥、套袋等,企業服務員園內作具體指導,就連要用的肥料、農藥等公司全運到地頭,并具體指導施用。如今華圣在富縣、洛川和寶塔等六縣一區織就了5張網絡,吸收806位農民進入公司,發展果農會員4300多戶,由公司掌控“沒圍墻的果園”超過3萬畝,輻射果園面積接近100萬畝。華圣的這張“網”,不僅確保優質的蘋果“撈”上來,更重要的是,市場通過企業,直接與園藝標準化鏈接起來,并實現了規模化。
銅川三聯果業則采取承包的方式,統一作務500畝果園,公司再雇果農進園作工,用工資體現報酬。有企業與合作社的領頭,陜西一批批果園直接與市場緊密連接。陜西省果業局把握發展的大方向,決定給企業以支持,讓全省35個水果基地縣的大批企業都在果園“扎下根”,全面提升園藝管理水平。陜西省果業局局長王振興說:“通過這種生產方式的根本轉變,陜西果業定會確保成績,并跨出更大的發展步子。”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