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蒜市如股市,入市需謹慎。對今年的蒜市有人這樣描述:已經跌破年線,陰跌不止,熊市特征明顯。“
每畝多收了二三百斤
面對豐收沒有喜悅
“村里70%到80%的蒜農都還沒有賣,開始是不愿賣,盼著價格漲,現在卻是沒人收。”張一心急如焚。
每年6月是新蒜銷售旺季,作為我國*大的大蒜交易集散地——山東省金鄉縣,去年此刻人山人海、車來車往,今年卻是一副寂寞的面孔。今年新蒜開局僅有1.5元/斤左右,如今已經滑落到五六毛錢,跟去年簡直天壤之別——去年大蒜從開局的2.5元/斤一路飆升到每斤六、七元,被戲稱為“蒜你狠”。
去年張一賺了近三萬塊錢,“打小種蒜,從沒遇到過那么好的年景。”張一黯然嘆道,現在價格嚴重縮水,不到去年的一成,他萬萬沒有想到豐年卻遇到風霜。今年大蒜豐收,每畝地多收了兩三百斤,但豐收的喜悅已蕩然無存。
張一的鄰居也姓張,他也種了7畝蒜,不過他在行情還是8毛的時候賣掉了一半,“還不夠蒜種的錢。”剩下的一半他準備再等等看。“種蒜就是這樣,三年能趕上一年好光景就不錯了,但是還能種什么呢。”
看著暗淡的市場,張一目前能做的只有繼續等待。“現在還沒看到冷庫大量收購,只剩下一個月了,到時候不賣就全爛手里了。”
在金鄉*大的大蒜交易市場山祿國際大蒜物流園,昨天大蒜的交易價在6毛左右,“這兩天價格已經企穩了,五毛的很少,小販到農村收蒜肯定要壓價。”金鄉縣南店子大蒜現貨交易公司經理楊桂華說。
蒜價已經“見底”了嗎?
唱衰與唱高交火
山東金鄉縣被譽為“中國大蒜之鄉”,是我國大蒜主產區之一,常年種植的大蒜面積有60萬畝,據稱去年全縣出口大蒜約45萬噸,占全國大蒜出口量的25%。金鄉被視為國內大蒜行業的風向標,在國際市場也有相當的話語權。每年5月是大蒜收獲的季節,按照慣例,從6月中旬到8月上旬,蒜農得把大蒜賣給收儲商,存進冷庫,否則將變成芽子蒜。
而這段時間也是蒜商們收購的黃金季節,只不過近期金鄉周邊冷庫的收購熱情仍在低潮,觀望者占了多數。金鄉華光集團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已經開始加大收購力度了,在他看來,目前的蒜價已經“見底”,不可能降到2008年4分錢一斤的局面。
另外一家代理收購大蒜的申經理告訴記者,*近收購商在增加,可能大家判斷跌得應該差不多了,離入庫時間只剩一個月時間,市場整體的氣氛很低迷。他表示,客戶*開始開出的收購條件是:只要低于1塊錢,就開始動手;但是后來的情形急轉直下,不敢收了。“**天收了,第二天就賠,不敢啊。”他告訴記者,去年為了搶蒜,大家都到農田里去收購,現在等著小販、農民自己來送,因為往往在路上就掉價了。他經常看到的景象是,夫妻來賣蒜,結果吵起來,*后往往含著淚賣掉。
在楊桂華看來,目前的蒜價已經見底。他掌握的信息是,金鄉冷庫基本上已經訂完了,成交量也開始增加。據了解,目前的冷庫費已經上漲了百元左右。而市場的信心正在恢復中。不過,直到昨天,蒜農張一們還沒有看到市場好轉的跡象。甚至有消息稱,有些蒜農無奈之下聯手租冷庫存蒜,賭后市行情。目前對后市持樂觀態度的較多,但是*基層的蒜農還沒有吃到定心丸。
追漲殺跌種蒜如炒股
已有蒜農改種葡萄
每斤5毛錢對蒜農而言意味著什么?“算下來,每畝地賠兩千塊錢。”張一說。
楊桂華指出,今年大蒜的成本尤其高,其中蒜種錢占去了大頭,他給記者列出了大蒜種植成本的細賬:一畝地需要蒜種約350斤,去年蒜種很貴,折算下來一畝地蒜種錢約合1800元,加上110元的整地費、250元栽種費、75元地膜費、90元澆水費、590元化肥、30元農藥,另外加上雇工費、網袋費等等,總計3940元。就是說,今年每公斤大蒜的種植成本大約是3.94元。如果不算人工費,一斤賣到1.5元就算是保本。而按照每斤5毛錢計算,一畝地要虧兩千元左右。
有專家指出,我國絕大部分農作物的種植思維邏輯就像炒股,追漲殺跌。價高時盲目追隨,價跌則轉移戰線。甚至有人這樣描述:已經跌破年線,陰跌不止,熊市特征明顯。
張一告訴記者,受到去年蒜價高的誘惑,村里有不少人到外鄉、甚至外省包地種蒜,少則五六十畝,多則上千畝,不少人是貸款包地的。但是在今年的行情面前血本無歸,欲哭無淚。包地的成本每畝要多付500到1000塊錢。
面對記者“明年還種嗎”的詢問,張一的回答幾乎毫不猶豫:“當然。”而另外一位蒜農則表示,如果后期行情不好,考慮明年少種點。
事實上,迫于蒜價無常,金鄉有些蒜農已經改種葡萄了。周雪峰,金鄉金一村原黨支部書記,已經帶領著部分村民種葡萄。
北京大蒜批發均價1.05元
運輸商靠超載賺點小錢
7月9日,北京新發地蔬菜批發市場,新蒜報價從每斤六毛到1.5元不等,均價是1.05元。記者在現場調查發現,中間的流通環節也處境艱難。
山東人老楊賣的大蒜也是從金鄉運來的。本來今年的大蒜皮白個大,質量尤為上乘,應該有個好銷路,可如今的行情卻讓老楊傻了眼:進貨價7毛錢,按理說是很便宜,但是到了北京,一斤蒜才賣八毛多——一卡車大蒜進貨價格是4萬元左右,按照這樣的價格賣出去,能賣個4.5萬元就不錯了,再算上來回的油錢和過路費,想賺錢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不超載肯定不賺錢,超載沒準還罰錢。”老楊告訴記者,現在一般的農作物運輸用的多是載重十五噸的卡車,但實際裝貨都在二十幾噸:不為別的,就為了多拉一點貨,多賺幾塊錢。“明知道不賺錢,可還是得干。”說起現狀,老楊不禁唉聲嘆氣。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老楊就賣出了三千斤大蒜,價格是八毛五一斤。盡管老楊費盡口舌,對方就是雷打不動:“你八毛五不賣?旁邊可賣七毛八!”權衡左后,老楊*后還是同意把大蒜賣了出去。看著三千斤大蒜換來的兩千五百多塊錢,老楊搖了搖頭,又坐回了陽傘底下。
兩年一個價格周期
大蒜市場頻現炒作
從去年的“蒜你狠”到現在的“蒜你賤”,事實上,蒜價在過去的六七年間已經出現了兩輪大起大落。金鄉縣的大蒜銷售價格統計顯示,2006年、2007年,大蒜價格曾一度大漲,*高達到每斤2.8元。2008年是個令蒜農、儲存商、流通商都肉疼的年頭——跌到每斤4分錢。而2009年、2010年,大蒜又開始了新一輪上漲周期,2010年*高瘋狂時每斤收購價六七塊錢,甚至有人喊出10元不是夢的歡呼。
這個暴漲兩年、再暴跌兩年的循環,是否成為蒜價經濟的魔咒?楊桂華還有另外一個頭銜——山東金鄉縣大蒜產業信息協會常務會長,他指出所謂的4年周期正在變得復雜多變。在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定寰看來,蒜價的循環正向兩年一個價格周期遞進,不確定因素太多,所以無論是蒜農,還是蒜商,都需要適當的引導。
“大蒜已經成為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