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專家提醒,要避免狹隘的地區意識,應打破原有省際界限,形成
■見習記者 李海楠
日前,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農業布局與發展專家認為,重點區域的優化布局有利于糧食生產能力的整體提升,也能夠保證規劃中提到的在未來12年間,我國需要再新增500億公斤生產能力以提高國家糧食安全保障程度的任務目標。但優化布局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是耕地資源的保護以及灌溉水源問題。
重點區域選擇,優先考慮水土資源
該規劃指出,根據農業區劃特點、生產技術條件和增產技術潛力等因素,將全國糧食生產區劃分為核心區、非主產區產糧大縣、后備區和其他地區四類。按照發揮比較優勢、突出重點品種、注重調出能力、兼顧區域平衡的原則,確定分區、分品種增產任務。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糧食生產核心區是從13個糧食主產省(區選出的680個糧食生產大縣(市、區、場,功能定位是提高商品糧調出能力;非主產區產糧大縣是從11個非糧食主產省(區選出的120個糧食生產大縣,功能定位是提高區域自給能力;后備區是吉林等省區的部分適宜地區,功能定位是加強國家糧食戰略儲備;其它地區是指上述三類區域以外的地區,功能定位是提高糧食生產總體水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副部長徐小青對本報記者表示,糧食生產的優化布局考慮到了各地原有的耕地以及水源優勢。他認為,一直實施的優勢產地的區域化布局已經按照這個原則順利展開。“布局是根據農作物的特點和原來傳統的產區特點以及產糧地區適合的作物種類等條件,結合水土優勢對全國耕地進行的有效劃分。”徐小青說。
對此,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農業布局與區域發展研究室副主任姜文來也對本報記者表示,如此布局主要是考慮到產糧條件與水土資源的相互匹配。“我國當前的糧食生產現狀以及各地人口狀況與水土資源的匹配程度決定了各地的糧食生產能力能否有大幅度的增長。”姜文來說。
姜文來認為,水土資源的高效利用是保證糧食穩定安全生產的基本條件。“同時配合水利工程以及田間基礎設施的完善,是各地完成其增產目標的關鍵,還需要注意生產過程中生態環境保護的問題。”姜文來強調。
應避免城市化對耕地的占用
規劃指出,一直以來,我們國家得到的主要經驗和啟示表明,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是基礎。糧食播種面積是決定糧食產量的關鍵因素,糧食播種面積從1998年的17.1億畝,降至2003年的14.9億畝歷史*低水平,再恢復到2007年的15.8億畝,糧食產量相應經歷了5123億公斤、4307億公斤和5016億公斤的波動過程。實踐證明,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必須**保持播種面積穩定。
強化基礎設施是保障。國家堅持把糧食生產作為農業工作重點,加強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糧食生產條件。2007年全國有效灌溉面積擴大到8.5億畝,除澇面積擴大到3.2億畝,抗災減災能力明顯增強。國家支持農用工業加快技術改造,改進工藝,增加產出,保證化肥等農資供應,提高農業裝備水平,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糧食生產。
對此,徐小青認為,保障基本農田和加大農田水利設施的投入是需要重點強調的。他說:“完成國家的18億畝耕地的目標,同時做到保護耕地,維護原有的高產田、穩產田、改造中低產田,*終達到增產目的。”
徐小青強調,對于完成2020年的預期目標來說,只要注意這些問題,完成目標應該不成問題。他同時指出,工業化和城市化、耕地保護、完善管理體制等方面都必須要做好,只要能夠按照中央的要求,就可以完成目標。
“怎樣落實好政策才是重點,管理體制、理念上都需要有所改變的,要避免狹隘的地區意識,結合規劃中的區域,打破原有省際界限,形成糧食主產區域的概念,才能夠保證整體地區生產能力的提升。”徐小青說,需要注意,耕地和水源是*大的制約因素,我們的糧食主產區很多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核心的就是水和耕地的保護問題。“此外還存在著體制問題和城鎮發展模式問題,不能依靠占用耕地來發展城鎮。”徐小青說。
對此,姜文來也表示,除了這些固有的客觀影響因素,也不能忽視人為因素的影響,城市化以及工業化使得人們大量占用耕地資源,特別是有著很好耕種條件的耕地被進行各種城市化開發,對于糧食生產乃至糧食安全都是一種威脅。
“各地進行的產業結構調整往往會把糧食的生產效率低作為其被調整掉的原因,這樣,各地的糧食播種面積就難以保證,也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姜文來強調。
解讀國家千億斤糧食增產規劃
近日,國務院發布《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到2020年,我國糧食生產能力將達到11000億斤以上。為此,該規劃從技術路線、優化糧食生產布局、重點工程建設、構建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等諸多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六大增產途徑、八大重點工程、九大長效機制等頗為引人注目。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也是當前擴大內需、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基礎。本版通過專家的視角,對這一規劃的部分內容進行解讀。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