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去年12月1日,國家
根據《地理標志產品普洱茶》規定,
150億存貨難尋出路
廣東每年出口量達6000多噸,遠超普洱茶的“故鄉”云南(2008年出口1889噸,居全國**位。從2006年到2007年,國內出現一波爆炒普洱茶收藏價值的熱潮,廣東茶商們曾占盡先機。到2007年5月前后,普洱茶泡沫突然破滅,加上金融危機接踵而至,普洱茶行情一直低迷。當時便有業內人士估計,受泡沫破裂拖累,整個珠三角普洱茶“囤貨”超過20萬噸。通常每一餅普洱茶約375克,20萬噸相當于近5億片,按新茶市價約30元/片算,總值高達150億元。
廣東南方茶葉市場茶葉辦公室王萬東認為,廣東全省普洱茶實際存貨量應該大大超過20萬噸,因為省內有八大普洱茶市場,在上一輪“炒風”中,幾乎任何一個門店都藏有價值不下數十萬元的茶葉,恐怕要好幾年才能消化。更多的“囤貨”則壓在為數眾多的散戶手中。這些散戶多為企業主或投資客,看好普洱茶投資的高回報大量購入。
云南產普洱茶悄然漲價
昨天,記者走訪廣州芳村茶市看到,不少的茶葉檔口仍然擺放著多個廣東品牌的普洱茶。攤主大多表示,這些茶都是《國標》實施前進的貨。對于廣東產的普洱茶以后不能稱為普洱茶,有攤主表示無所謂,“市場如此之差,《國標》實施不實施影響不大。”
不過,也有普洱茶經銷商向記者表示,由于《國標》的實施,云南的普洱茶企業今后將不會再有省外企業競爭,因此近段時間以來,云南幾家**的普洱茶生產廠家都是壓貨不出,靜待漲價。記者在芳村幾家大的普洱茶經銷店也發現,大益、下關等大品牌云南產普洱茶每件已經悄然升價100元~300元不等。
也有少數資本雄厚的廣東茶商踏上新的征程,那就是“到云南去”。《國標》既然無法撼動,那就照著它指引的方向走,這也是企業在市場中掙扎的生存法則。四會市茶苑茶廠負責人曾伙桂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已不愿多談《國標》的事,他已將企業搬到云南,在電話中表現出面對新挑戰時的激動緊張和匆忙。然而,“到云南去”只能是少數資本雄厚廠商的選擇,對于更多的中小廠商而言,苦等形勢轉變成為他們**的選擇。
大興茶廠的陳汝釗說,“今年以來基本上就沒生產過一粒茶,自己還有100多噸普洱茶壓在手上。暫時還看不到出路,也只能看看再說。”
行業聲音
廣東企業、經銷商、協會聯手“喊冤”
令廣東茶商感到頗不服氣的是,普洱茶的加工技術是廣東發明的,并推廣到云南等其他地區。據廣東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農藝師鄭沐坤介紹,1955年該公司成功研制出普洱茶后發酵工藝技術,為普洱茶大規模出口創造了技術條件。20年后,云南才將此項技術正式應用在普洱茶的生產加工上。
“云南人的技術都是跟我們學的,如今卻利用《國標》和原產地保護實行壟斷。”找不到出路的廣東四會市大興茶廠負責人陳汝釗,對此表示出憤憤不平和深深的無奈。
昨天下午,廣東省茶葉行業協會的劉先生向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已有至少14家廣東的普洱茶廠商及經銷商與該協會聯手,組織撰寫申訴材料,向國家質檢總局等主管部門“鳴冤”,同時尋求廣東省政府的支持。國家質檢總局收到申訴材料時表示“正在調查”,此后廣東方面就一直沒有得到回復。從今年2月起,廣東普洱茶出口就幾乎限于停滯,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曾出面協調,結果也不見成效。直到《國標》正式施行,廣東的申述仍然沒有絲毫進展。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