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去年以來由于供大于求而持續下行的
山西的生豬養殖戶藺玉順在兩天前以每斤4.1元的低價緊急出售了60頭190斤左右的生豬,總共虧損了6000元左右。?
“我在廣播中聽到國家
這樣的策略讓藺玉順全年將減少生豬出欄量1500頭以上,虧損總額預計達15萬元以上。“我就是怕再像2006年那樣,*后賠得血本無歸。”
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6日,全國36個大中城市豬糧比價為5.9∶1,低于6∶1的盈虧平衡點,部分地區生豬養殖已出現虧損。
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指出,中國生豬生產已經出現供大于求的苗頭,目前進入夏季豬肉消費淡季,未來供求矛盾有可能進一步加劇。
四川、湖南、河南、江蘇、內蒙古等地的生豬養殖戶面臨著和藺玉順同樣的困境,很多人打算“減持”存欄量,避免虧損進一步擴大。
從1994年開始,中國的養豬業開始出現兩、三年一個周期的波動。2006年以來更呈現出“過山車”式的大幅波動:當年,生豬價格急劇下跌,生產下降。次年5月份以后,因供給不足,生豬價格快速上漲。去年下半年以來,供大于求導致中國生豬養殖戶的收益再次進入下行波段。
日前發布的《國務院關于當前穩定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意見》要求各地落實包括能繁母豬補貼在內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中央將繼續投資支持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要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適時啟動相應的調控措施。
2007年生豬扶持政策出臺后,生豬生產得到快速發展,生豬養殖量和豬肉市場供給量大幅上漲。但由于消費需求增長緩慢,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顯現。
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長潘云指出,這一政策是根據城市消費情況制訂的,忽視了一些養豬業發展的實際問題。而且,市場調控措施應是及時、短期的,但這一措施實際上已經固化,成為一種助農增收的補貼性措施。
“可以說,近幾年的生豬扶持政策加重了生豬市場的波動,”潘云說。
他認為,中國政府應改變宏觀調控思路,繼續加強豬肉等大宗農產品的預測預警機制建設,根據豬肉市場消費需求、價格以及生豬養殖盈虧平衡點等因素,適時啟動預測預警機制,變事后管理為事前管理。
潘云強調,解決生豬市場劇烈波動的治本之策,是要從戰略的高度,根據行業特點對生豬行業進行長期、穩定的發展規劃,這種規劃應當包括區域內的發展目標、行業競爭能力、市場供給、生產輔助體系建設、產業扶持政策等,同時也要體現預測預警等調節市場的政策。(記者晏國政 趙穎)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