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根據
“以糧為主”
向“非糧替代”轉變
“前不久,諾維信及合作伙伴中糧集團與中石化集團達成一項新的合作協議,共同致力于利用農作物廢料來開發燃料乙醇。此三方合作將包括整個燃料乙醇的生產和銷售的產業鏈。”諾維信首席執行官李斯閣介紹。據悉,此番合作旨在開發利用農作物廢料玉米秸稈生產第二代燃料乙醇的規模化商業生產流程。
諾維信公司溝通經理朱曉青介紹,第二代生物燃料以秸稈、草和碎木等農業廢棄物或非糧作物為主要原料,具有很大優勢:汽車發動不用改造就可以直接使用摻入了生物乙醇的汽油或柴油,生產第二代生物乙醇的催化酶技術成本快速下降,規模化生產可能性非常強,取材更加廣泛,秸稈、甘蔗渣等纖維素類農業廢棄物大量存在。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加大了對第二代生物燃料的投入力度。美國能源部支持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與企業合作,對纖維素催化酶進行優化,大大降低其成本,使第二代生物燃料技術有望于2010年實現產業化和商業化;德國大眾、戴姆勒—克萊斯勒等汽車制造商與一些歐洲公司合作開發取自稻草或秸稈的第二代生物燃料;巴西石油公司則研究從秸稈、稻殼等農業廢棄物中提煉乙醇,并加緊生產廠的建設。
此外,快速裂解技術、酶發酵技術、水生物技術等更有潛力的第二代生物燃料生產技術,正取代玉米基乙醇汽油等燃料生產技術。
我國或**實現
規模化生產和推廣
諾維信公司中國區總裁柯銘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中國收集農作物廢料的人力成本具有巨大競爭力,很可能**實現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大規模生產和推廣,這對諾維信來說具有巨大的潛力。預計在2010年諾維信將成為**家能為生產燃料大規模生產提供酶制劑的公司。”
清華大學車用能源研究中心的常世彥博士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生物燃料已成為交通能源領域發展規模*大、技術路線*為成熟的替代能源之一。”我國每年農業大約生產7億噸秸稈,能夠為第二代生物燃料提供充足的原料。因此,中國政府在可再生能源發展中長期規劃中已經明確提出,今后要以非糧植物作為主要的原料資源。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多個項目進入示范階段。如2006年投料試車成功的中糧集團黑龍江年產500噸纖維素乙醇試驗裝置,設計原料為玉米秸稈,是世界上首次將連續氣爆技術用于纖維素制乙醇的裝置;2006年8月,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投產的年產3000噸纖維乙醇項目,成為國內**利用秸稈類纖維質原料生產乙醇的項目。
技術、運作模式
是下一步突破重點
既然生物燃料乙醇已成為全面替代化石燃油的*大希望,那么這一前途廣闊的領域科研進展如何呢?“纖維素生物燃料的技術研發取得許多突破,國外已有一些小規模的投產嘗試。但總體看,目前這個領域還是以實驗室階段為主,尚未具備商業化的條件。”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籌)生物能源資源中心主任、研究員徐健在中國科學院生物能源與過程學術研討會上表示。
相比太陽能、風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更難實現大規模生產。在微生物生產工藝上,規模化的生產就不能采用實驗室那一套簡單的放大,還需要微生物具備良好的厭氧、耐高溫特性,而現有菌種很少能滿足要求。生產所需大量的纖維素酶、化學藥品以及后期的廢水處理致使生產成本增加。
常世彥博士向《中國能源報》記者介紹說,第二代生物燃料的成本中占較大比重的是初始投資、運行和維護以及原料成本。對于原料成本而言,即便價格相對低廉的農業秸稈、林業剩余物等,經過收集、運輸和儲存等環節后,原料入廠成本可能并不如人們預期的那么低廉。“所以如何從技術上和運作模式上降低成本是下一步突破的重點。”
在第二代燃料乙醇啟動的初期,政府的明確支持和一定的稅收優惠對產業鏈的大規模投資和迅速形成非常關鍵,在國際油價低迷的背景下這樣的國家目標顯得尤為重要。
名詞解釋
何為生物燃料
生物燃料是指從植物,特別是農作物中提取的適用于汽油或柴油發動機的燃料,包括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氣體、生物甲醇、生物二甲醚等。
在生物燃料中,目前以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為常見。其中,使用糧食作物作為生產原料的生物原料被稱為**代生物燃料。
由于**代生物燃料占用耕地太多以及威脅糧食供應等,因此業界將目光轉向更為豐富的原料來源——大量存在于植物莖葉中的纖維素。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