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2 來源:互聯網
GB/T?15979-1995《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附錄B中的“產品抑菌和殺菌性能與穩定性測試方法”
中國衛生部的《消毒技術規范》中的抗(抑)菌
FZ/T?73023-2006《抗菌針織品》
AATCC100-2004《織物抗菌性能的定量評估》
JIS/L?1902-2002《
ASTM?E2149-2001《測定動態接觸條件下固定抗菌劑抗
? ? 其中,前兩種方法是針對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或消毒用品的測試方法。這類產品使用時間較短,且對抗菌性能的要求較高,樣品只需與菌液經過短期的接觸就可以顯示出抗菌效果,故在測試操作中樣品與菌液的接觸時間較短。抗菌紡織品與人體接觸時間較長,需反復使用,需要持久的抗菌性,且抗菌性要緩慢釋放,否則反而會刺激皮膚,并破壞人體正常菌群,對人體造成傷害。抗菌織物測試時,需延長樣品與菌液接觸的時間,顯然,用前兩種方法來測試和評價其抗菌性能不合適,故這兩種方法已逐漸被淘汰。
? ? FZ/T?73023-2006《抗菌針織品》標準是繼FZ/T?01021-1992《織物抗菌性能試驗方法》于2004年8月被廢除之后新頒布的紡織行業標準。該標準既有定性測試方法,又有定量測試中的吸收法和振蕩法,而且對標準空白樣的制備工藝、檢驗方法、標準洗滌劑配方、抗菌織物試樣的洗滌試驗方法及抗菌性能的評價作了詳細的規定。但其把樣品與菌液接觸時間的培養溫度定為(24±1)℃,與國外測試方法的37℃差異很大。
? ? AATCC?100-2004和JIS/L?1902-2002(除菌轉印法國內不用)都屬于吸收法。吸收法是在樣品表面接種
? ? ASTM?E2149-2001是一種振蕩測試法,測試操作比吸收法簡單,是目前較為理想的測試方法。振蕩法是在一定液體中接種細菌,對于試樣的吸水性要求不高,對于纖維,不論是粉末狀或羽絨羽毛,或凹凸不平的織物,任意形狀的試樣都能應用,且對非溶出型和溶出型抗菌織物的測試都非常適用。該測試方法不僅可以測試織物,還可以測試粉狀和顆粒狀材料,以及其它表面處理固體材料。但是,該標準試驗條件規定不明確,變動幅度大,如振蕩速率、振蕩時間和溫度等可根據測試者隨意調節操作。若無統一的測試條件,測試結果無可比性。
各標準測試細節對比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