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無油則不成宴”等俗語的留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食用油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隨著食用油制造工藝的不斷進步,食用植物調和油因其更為均衡的營養成分和更為豐富的風味而深受消費者青睞。
據譜尼測試食品領域專業人士介紹,食用植物調和油即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食用植物油調配制成,綜合考慮了各種單品種油的脂肪酸組成分、油脂伴隨物的種類和含量,通過調和,就可以使優質脂肪酸的配比更加均衡,有益伴隨物更加豐富多樣,進而達到改善健康的目的。然而,食用植物調和油市場曾出現標識混亂、概念繁多、調和油比例不明、以價格昂貴卻實際占比很低的油品命名等諸多問題現象,造成了消費者對調和油產品越來越深的迷惑和質疑,導致對調和油的制售和產業發展造成了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
國家監管部門為有效解決此類情況,進一步規范食用植物調和油市場,經歷了10多年的大量基礎性檢驗檢測和評估過程,在食用油領域基礎性標準之上進一步規范食用植物調和油標準,且新標準GB 2716-20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植物油》將于2018年12月21日起正式實施。
其中,有關食用植物調和油的相關規定和注意事項示例如下: (1)食用植物調和油產品應以“食用植物調和油”命名;食用植物調和油的標簽標識應注明各種食用植物油的比例。 (2)依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此標準的解讀文件,在符合相關規定要求的前提下,生產者可在配料表中或配料表的臨近部位使用不小于配料標示的字號,選擇以下任意一種或其它類似表意相同的標示方式標注各種食用植物油的比例: a.大豆油(50g/100g)、玉米油(30g/100g)、菜籽油(20g/100g); b.大豆油(50%)、玉米油(30%)、菜籽油(20%); c.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添加比例為5:3:2。
值得注意的是,如何杜絕虛假標識除了依靠企業誠信之外,大多需要通過加強抽查監管的方式實現。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采用NY/T 1526-2007《植物油中棕櫚油的鑒別》、DB33/T 735-2016《摻假山茶油定性鑒別氣相色譜法》等個別標準加以參考。
PONY譜尼測試提醒相關企業:新標準還未實施,企業仍有時間補足現有的不足之處。此外,新標準是強制性標準,如果生產中執行的是推薦性標準,企業要注意新標準和現行有效的其他油類相關推薦性標準指標的不同要求,滿足推薦性標準的同時,也要滿足新標準的要求。
PONY譜尼測試集團作為第三方食品檢測機構,一直致力于食品供應鏈中的食品安全檢測,在食品營養成分檢測、食品營養標簽和標示成分檢測等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如需了解更多的檢測和咨詢服務,請撥打集團全國服務熱線,或登錄集團網站http://www.szlhsb.com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