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有關“毒校服”的消息刷屏朋友圈。報道內容稱,20款由家長自發組織送檢的校服樣品,超半數未達到國家標準要求,其中5款鄰苯二甲酸酯“超標”,此外還包括色牢度、pH值、異味等問題。該事件關乎廣大青少年的健康安全問題,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
據譜尼測試紡織品檢測領域專家介紹,目前我國校服產品質量標準主要依據GB/T 31888-2015《中小學生校服》、GB 18401-2010 《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以及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等。同時,報道在論述校服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時,除引用上述國家標準外,還援引了歐盟REACH法規(EC) No 1907/2006附錄XVII中的相關內容,尤其體現在鄰苯二甲酸酯這一指標的超標問題上。
此次校服質量問題主要體現在鄰苯二甲酸酯、pH、異味、色牢度、材質等方面,譜尼測試紡織品檢驗檢測領域專家對此逐一進行講解。
鄰苯二甲酸酯 鄰苯二甲酸酯屬于增塑劑,主要應用于塑料、橡膠及其制品中,具有較高遷移性,*易從產品中釋放,并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皮膚等途徑進入人體。研究表明,鄰苯二甲酸酯在動物實驗中具有內分泌干擾作用,嚙齒類動物長期攝入可造成生殖和發育障礙。然而,國標GB 31701-2015僅針對3歲及以下嬰幼兒的紡織品制定了0.1%的限量標準,但對3歲以上的兒童產品未做要求。報道中所述的超標,則是依據歐盟Regulation (EC) No 1907/2006附錄XVII(即REACH法規)中高關注物質鄰苯二甲酸酯不得大于0.1%的規定做出的判斷。5款存在問題的校服,其中4款校服領口處紐扣中鄰苯二甲酸酯超標,1款透明塑料拉手鄰苯二甲酸酯超標,充分說明校服產品中的塑料部件的產品質量更應引起制造商和消費者的重點關注。
面料pH值 人體皮膚正常pH值應在5.5至7.0之間,略呈酸性。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強制規定,貼身衣物按照B類要求,pH值必須在4.0~8.5間,pH值過高,堿性過大,刺激性增強,容易引起皮膚免疫紊亂,會引發皮炎、皮膚瘙癢等癥狀。此次評測,有一款校服面料pH值不合格,主要是由于面料染整工藝中的強酸、強堿操作會形成殘留,在出廠前未完全中和便會造成此種情況。
異味 由于校服異味可能造成感官不適,出現惡心、頭暈和胸悶等癥狀,因此GB 18401-2010以及GB/T 31888-2015中均規定了異味指標。此次評測也有1款校服因有刺鼻異味被判定不合格,主要可能因為產品在加工生產中使用劣質化工助劑等造成的。
面料起球 起球現象主要體現在滌綸纖維面料,也可能是由于使用劣質原料或工藝問題造成的。雖不影響使用,但大大降低美觀程度。在此次評測中,面料起球達不到要求的有3款。
色牢度 面料摩擦色牢度是紡織產品質量的*基礎的衡量指標,此次評測中卻有1款被檢出不合格。這通過白棉布在干態摩擦和濕態摩擦測試后的沾色情況,判斷產品色牢度的等級。通常,產品色牢度不合格,主要是由于使用廉價染料或過量使用染料造成的。
袖籠縫接縫強力 考慮到孩子們玩耍好動,袖籠縫接縫強力指標是尤為重要的。本次測評僅有1款校服不合格,其問題可能是由于面料在織造、染整過程中,纖維結構損傷造成的強力下降。
面料纖維成分 部分不良商家,采用低質面料制作校服產品,導致產品無法滿足國標GB/T 31888-2015《中小學生校服》的要求,造成透氣性差等嚴重影響使用的問題。本次測評中,也有2款面料纖維成分含量達不到標準。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校服質量問題大多是由于采用廉價原料、制劑造成的。孩子們每天都要長時間穿著此類產品,很可能會對孩子們健康問題造成一定的影響,應該引起家長、學校乃至社會的廣泛關注。
譜尼測試專家特此提醒,新購校服應仔細檢查是否有影響外觀的表面疵點及脫線、漏縫現象,在首次使用前應根據洗滌標識洗滌使用。水洗可以去掉大部分的浮色、污物和織物中殘留的游離甲醛,還可改善產品的pH值超標情況。若孩子穿著校服時感覺到明顯不適,可以委托國家法定的檢測機構對產品進行檢測,向有關部門投訴來維護自身權益。
譜尼測試集團具有CMA計量認證資質、國家認可委CNAS資質,是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進出口商品(紡織品等)鑒定機構、工商部門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督抽檢機構,可依據我國紡織品相關法案、標準及規范,提供專業校服檢測服務。
如需了解更多的檢測及咨詢服務,請撥打集團全國服務熱線,或登錄集團網站http://www.szlhsb.com查詢,譜尼測試的專家將竭誠為您答疑解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