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在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推進VOCs(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控制,全國排放總量下降10%以上。“預計,國家相關部門近期將向各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分解VOCs下降、減排任務。”中國環境科學學會VOCs污染防治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葉代啟表示,完成這項任務有望撬動VOCs監測市場100億元以上、治理市場1000億元以上。
但是,業內人士強調,必須重視在線監測。否則,現實并沒有那么樂觀,可能給企業造假提供空間,減排可能變為文字游戲,巨大的市場空間無從談起。
就目前來看,相關部門應盡快制定頒布統一、完善的VOCs監測方法、規范,監測技術水平也有待提高。
重視在線監測促潛在市場成現實
應盡快頒布統一、完善的VOCs監測規范,以及重點行業污染源排放清單
“要落實完成VOCs排放總量下降任務,必須重視監測,尤其是在線監測。”業內人士強調,如果沒有在線監測,為企業造假提供了可能空間,企業的減排壓力大大降低,難以保證治理設施穩定達標運行。企業很可能安裝一些低質、低效、低價的治理設備,應付環保部門人工監督檢查。
“如果這樣,VCOs減排可能變為文字游戲,預計潛在的巨大市場,將化為‘泡影’。”葉代啟認為。
重慶科藍環保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杜銀山則表示,*好同時在排污口和工業園區都安裝在線監測設備,以監督企業的環保設施運行。從而督促排污企業安裝治污設施,激發VCOs治理行業發展。
監測VCOs需要統一、完善的監測方法、規范。據了解,我國早在1999年推出了《HJ-38 1999固定污染源排放氣中非甲烷總烴的測定氣相色譜法》,但現在還沒有出臺VOCs在線監測技術規范,致使目前VOCs在線監測技術方法駁雜,良莠不齊,市場混亂。
“目前國內還沒有出臺石油化工、有機化工、包裝印刷、家具、電子等重點行業污染源排放清單,企業和監測單位在監測時,不知道針對何種VOCs特征污染物。”葉代啟介紹說。
因此,相關治理企業負責人表示,國家應盡快頒布統一、完善的VOCs監測方法、規范,以及重點行業污染源排放清單。促進VOCs監測、治理行業有序健康發展。
地方監測站對便攜式現場檢測設備需求大
監測站和企業都需求VOCs監測/檢測設備,給設備生產廠家帶來發展機遇;已研發的技術設備需大力推廣
目前,天津和上海等地已經明確要求對VOCs污染源進行在線監測,其他地區雖然還沒有明確要求,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已經增加了在線監測要求。
“隨著VOCs減排任務的深入落實,預計地方環保部門下設的監測站,將構建在線監測和日常監督性檢測相結合的VOCs監測體系。”北京雪迪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郜武認為,目前,國內絕大部分地方監測站具備實驗室內的VOCs檢測能力,但是還缺少現場快速的檢測能力,需要便攜式或者移動式現場檢測設備。
“不但地方監測站需要進行VOCs監測/檢測,排放企業和治理企業也需要進行監測/檢測,以方便減排、治理。所以,近幾年,VOCs監測/檢測設備需求量會大大增加,給設備生產廠家帶來了發展機遇。”葉代啟表示。
由于VOCs種類多、組分復雜、濃度范圍變化大、活性差異顯著,傳統的監測技術設備、小范圍監測系統不能從數據中提取有效信息,達不到監測目的,無法解決VOCs排放底數不清的問題。另外,國內VOCs監測起步較晚,相對于發達國家,技術基礎還比較薄弱。
對此,幾年前,我國科技部就組織實施了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其中包括揮發性有機物自動檢測設備研發,為VOCs監測/檢測能力建設積*做準備。
據郜武介紹,他們公司2013年參與實施了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固定污染源廢氣VOCs在線/便攜監測設備開發和應用”項目。針對VOCs固定污染源,研發了在線監測設備和便攜式檢測儀器。還研發了大氣環境質量VOCs在線監測設備。
中小型企業需要高效、低價的監測/檢測設備
國內70%排放VOCs的企業為中小型企業,支付不起價格過高的設備;建議政府相關部門組織科研團隊,進行VOCs監測技術設備研發。
“當前,國內有多家企業具備生產VOCs高精端監測/檢測儀器設備的能力,需要大力推廣研發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郜武介紹說。
但是,由于國內70%排放VOCs的企業為中小型企業,如果儀器設備價格過高,企業支付的經濟壓力較大。
據了解,對于一般污染源,可以只考慮非甲烷總烴的監測/檢測,監測/檢測設備費用較低,一套設備需要20萬元~30萬元。“但對于重點污染源,除了對非甲烷總烴監測/檢測外,還需要對苯系物等特殊污染因子進行監測/檢測,設備的價格較高,可能需要50萬元~100萬元。這對中小企業不是個小數目。”業內人士認為。
所以,研發高效、便宜的VOCs監測/檢測設備也是行業的當務之急。對此,杭州彩虹環保技術工程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趙國偉認為,VOCs監測是整個行業的事情,不是哪一個企業的事情。他建議,政府相關部門組織科研團隊,選取有實力的企業和科研院所,進行VOCs監測技術設備研發。
市場有需求技術要跟上
中小型企業需要高效、低價的VOCs治理技術設備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VOCs污染防治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葉代啟預測,完成“十三五”VOCs總量下降10%的目標,有望撬動1000億元的治理市場。
但是,業內人士認為,目前VOCs治理技術水平還需要全面提高;同時,治理行業集中度還不高,大規模治理企業較少。“其中,石化行業是VOCs重點減排行業,由于排放源多,需要選用合適的技術組合,‘干氣’回收等技術有待研發、推廣。”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李守信指出。
需優化治理技術細節,提高總體設計水平
治理行業集中度低,難以充分滿足短期內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有些企業為了打開市場,進行低價競爭
隨著VOCs控制的不斷推進,為滿足市場需求,近年來我國VOCs治理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傳統的治理技術,如吸附技術、冷凝回收技術、燃燒技術、催化技術等得到不斷完善。一些新的治理技術,如低溫等離子體凈化技術、臭氧催化氧化技術、生物凈化技術、光催化技術等也在不斷完善中。
雖然,傳統的治理技術工藝在我國都有應用,但是與國外先進技術工藝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我們需要優化技術細節,提高總體設計水平和材料性能,以提高治理效果。
“等離子等新技術投資和運行費用較低,但在國內還存在凈化效率不高、適應性不強、應用范圍小等不足,尚不具備大力全面推廣的條件。”重慶科藍環保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杜銀山表示,為中小型企業,開發低造價、高效節能的VOCs治理技術設備,是治理行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他舉例說,他們公司正在與中科院生態中心、華南理工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談合作,計劃依托科研單位的科研能力及研發成果,共同研發、推廣新型高效節能的等離子和光催化技術設備,以滿足包裝印刷等行業的“低濃度、小風量”VOCs治理市場需求。
另外,VOCs治理行業集中度低,規模化企業少,難以充分滿足短期內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
據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廢氣凈化委員會調查統計,2014年VOCs治理企業產值在1億元以上的有8家~9家,在5000萬元~1億元之間的有30家左右,其余企業大部分年產值在5000萬元以下,其中相當一部分在3000萬元以下。“與治理電廠煙氣的企業相比,產值實在是太小了。”業內人士表示。
調查發現,從目前的企業情況來看,全國從事VOCs治理的幾百家企業中,約有一半企業是在近3年~4年內新注冊成立的,或者是由除塵、脫硫、脫硝、檢測等其他行業轉移過來的。
“有些技術薄弱、經驗不足的治理企業,為了打開市場占得先機,以至于提供低效率技術,進行低價競爭。”杜銀山表示,這將不利于整個VOCs治理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石化行業應推廣干氣回收等技術
有12項VOCs排放源,需選用技術組合。有時,需要幾個公司合作完成一個處理項目
“相關統計顯示,石化行業排放的VOCs總量約占全國排放總量的25%左右。因此,在完成‘十三五’削減1000多萬噸VOCs的任務中,意味著石化行業需要承擔300萬噸的削減任務。”李守信認為。
據專家介紹,石化行業的VOCs排放源比較多,包括設備動靜密封點泄漏等12類源項。“由于石化行業VOCs排放源多,治理VOCs時,無論源頭治理、工藝改進,還是末端治理都很重要。”李守信表示。
對此,中國工業環保促進會化工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總干事李小平表示,石化行業的VOCs治理,需要前端預處理、分布式處理、集中處理等步驟,一種技術不能“包打天下”,需要技術組合。有時,需要幾個公司合作才能完成一個處理項目。
“就目前治理技術水平來說,我國還相對落后于發達國家。有些研發成功的技術也沒有得到很好地推廣。”李守信表示,比如石化行業普遍存在的‘干氣’治理回收問題,在日本等發達國家,20世紀80年代已經基本解決。
“干氣”主要產生于煉化廠的原油二次加工過程,如重油催化裂化、熱裂化、延遲焦化等。其中催化裂化產生的干氣量較大,一般占原油加工量的3%~4%,主要成分是氫氣和乙烯,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但是,我國直到現在,很多“干氣”只能部分作為燃料使用,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采取通入“火炬”燃燒的方式把它燒掉。
雖然國內在“干氣”回收領域,曾研發了不少新技術,比如,深冷分離技術、中冷油吸收技術等,但是均沒有得到很好推廣。
其中,西南化工設計研究院研發的二段式變壓吸附法回收“干氣”的技術,可以把“干氣”回收后,轉化為乙烯,再資源化利用,但也一直沒有得到大面積推廣。究其原因,李守信認為:“可能過分強調知識產權保護,反而影響了新技術推廣。”
第三方運營應成VOCs治理趨勢
需完善監測、治理技術規范體系,防止出現市場亂象
●在推廣第三方監測、治理模式時,需要完善VOCs監測、治理技術規范體系,對第三方公司進行考核、評估,淘汰技術能力差的監測、治理企業,防止出現市場混亂現象。
“VOCs監測、治理設施的運營專業性要求比較高,業主單位一般缺乏具備相應專業技能的人才。由第三方公司負責運行可以更好地保障運行效果。”中國環境科學學會VOCs污染防治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葉代啟表示,在VOCs排放的集中區域和工業園區治理VOCs,采用溶劑提純回收、活性炭吸附凈化-集中回收再生等方式,由第三方公司負責管理和運行比較合適。
“因此,第三方運營服務將會成為今后VOCs監測、治理的發展趨勢。”葉代啟判斷。
“但是,在推廣第三方監測、治理模式時,需要完善VOCs監測、治理技術規范體系,對第三方公司進行考核、評估,淘汰技術能力差的監測、治理企業,防止出現市場混亂現象。”葉代啟強調。
據了解,環保監管部門由于條件限制,難以完全承擔相關監測/檢測工作,有些地方把部分監測/檢測業務,委托給第三方檢測機構承擔。從實踐來看,存在的問題較多,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和相應的監測規范,有些第三方公司簡化檢測程序,甚至出現數據造假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