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紡織標準的定義
標準是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統一規定,它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經有關方面協商一致,由主管機構批準,以特定形式發布,作為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
標準化是指:在經濟、技術、科學及管理等社會實踐中,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通過制訂、發布和實施標準,達到統一,以獲得*佳秩序和社會效益。標準化并不能夠理解為一個孤立的事物,它是一個活動過程,且主要是制訂標準、貫徹標準進而修訂標準的過程。標準往往是標準化活動的產物,標準化的效果是在標準的運用、貫徹執行等社會實踐中表現出來的,標準在實踐中要不斷修改、不斷完善。每一項標準都是針對某一專業的特定主題,它具有確定的標準化內容,并存在一定的級別。因此,專業、內容和級別構成了標準化的三維空間,參見圖。
從專業角度看,紡織標準是以紡織科學技術和紡織生產實踐為基礎制訂的,由公認機構發布的關于紡織生產技術的各項統一規定。然而,各種專業之間又存在著諸多方面的聯系,它們也不是截然分開的,在專業化的基礎上,又必須解決配合與接口問題。
紡織標準的執行方式
標準的實施就是要將標準所規定的各項要求,通過一系列措施,貫徹到生產實踐中去,這也是標準化活動的一項中心任務。《標準化法》規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標準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強制執行的標準是強制性標準,其他標準是推薦性標準”。由于標準的對象和內容不同,標準的實施對于生產和管理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會造成較大差別,標準的實施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有時很難采用統一的方法。
強制性標準必須執行,不得擅自更改或降低強制性標準所規定的各項要求。對于違反強制性標準的,要由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行政主管部門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處理。然而,計劃體制下單一的強制性標準體系并不能適應當代市場機制的發展和需求,因為市場需求是廣大消費者需求的綜合,這種需求是多樣化、多層的,并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設立推薦性標準可使生產企業在標準的選擇、采用上擁有了較大的自主權,為企業適應市場需求、開發產品拓展了廣闊空間。
推薦性標準的實施,從形式上看是由有關各方自愿采用的標準,國家一般也不作強制執行要求。但是,作為全國、全行業范圍內共同遵守的準則,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一般都等同或等效采用了國際標準,從標準的先進性和科學性看,它們都積*地采用了己標準化的各項成果,積*采用推薦性標準,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有利于提高產品的國內外市場競爭能力。我國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式來鼓勵有關方面執行推薦性標準。
(1)由主管部門制訂指令性文件,在其管轄范圍內貫徹執行。推薦性標準一旦被納入到指令性文件中,它就成為必須要執行的標準。
(2)國家采取某些優惠措施,鼓勵采用。例如,我國規定,凡是貫徹執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產品,均可以申請產品質量認證,合格者發給產品質量認證證書并允許產品使用合格標志,企業在執行標準的同時,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并可獲得較高的商業信譽和社會知名度。
(3)通過合同貫徹執行推薦性標準。買賣雙方可以在合同中引入推薦性標準,由于合同受法律約束,推薦性標準的執行是買賣雙方事先約定并在合同中明確作出規定的,它具有法律約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