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23 來源:互聯網
973計劃“危險化學品事故全過程遙測預警的關鍵科學問題研究”項目驗收會9月21日在北京召開,項目立足于危險化學品事故的應急處置,主要面向公共場所的毒氣恐怖襲擊(比如1995年日本地鐵沙林毒氣恐怖事件)和化學品作業場所的泄漏事故。
據了解,此項目為我國首項“危險化學品安全領域”國家973計劃。
項目以實現總體目標和解決關鍵科學問題為雙驅動研究導向。項目總體目標是“建立危險化學品事故全過程遙測預警的大系統方案”,以攻克事故信息感知的延時和失靈問題,實現危險化學品事故的“全過程、長距離、大面積、多信息”的現場、原位、連續、動態監測,為防災減災提供科學基礎。基于總體目標,需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是“事故物質在危險化學品事故全過程中的遷移轉化規律”(數值模式)和“事故物質在不同空間尺度的遙測理論與方法”(監測模式)。通過研究事故物質在致災、災變、減災過程中的數值模式和監測模式,建立事故致因理論;同時挑戰建立微波譜與分子結構之間的對應關系,推動化學品遙測理論、方法與技術的**式、跨越式發展。
據介紹,項目于2010年立項,參研單位包括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研究院、同方威視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蘭州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和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項目首席科學家為清華大學自動化系鄭小平教授,鄭教授也是我國首位“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領域”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項目團隊包含了20余位教授和100多位參研人員。項目團隊在艱苦的野外環境中開展了大量的危險化學品釋放試驗,為自行研制的太赫茲和紅外探測裝置進行驗證修正,也為尋求危險化學品的大氣擴散規律。
項目在太赫茲的快速斷層成像系統、紅外遙測車、多點位氣體檢測系統和大規模群體疏散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不但部分成果在國際上具有**優勢,而且還有部分成果具有廣闊的產業化前景。參加課題驗收會的專家包括來自科技部、教育部、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的科技管理專家,還有張玉奎院士、陳冀勝院士、錢七虎院士、范維澄院士、楊善林院士和朱坦教授、秦玉文教授。與會專家對項目取得的國際性成果和大量的工作進行了充分肯定。不少專家也認為,日益頻發的危險化學品事故暴露了我國在此領域科技投入的不足。面對當今日益嚴峻的非傳統安全威脅,我國應加大對危險化學品安全領域的研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