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隋玉光 (山東天信集團有限公司) 粘膠短纖面料產品因其獨特的吸濕、染色優越性和低廉的成本優勢在人造纖維市場一直占據著一定的數量。2015年粘膠纖維全國年消費量達到380余萬噸,占消費纖維總量5300萬噸的7.2%左右。隨著天然棉纖維種植面積的逐步減少,能夠替代天然棉纖維的人造纖維素纖維——粘膠纖維,將會進一步擴大其應用和市場。而且近幾年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粘膠纖維的原料來源更加廣泛,棉漿、木漿、竹漿等等均為粘膠纖維的增量發展提供了條件。近幾年粘膠紗線的用途也在逐步擴展,服裝面料、家具面料、產業用品等均在運用,紗支范圍從低支、中支擴大到60支到80支高支紗線,現就粘膠短纖生產60支高支紗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 1 普通粘膠短纖維與成紗特性 1.1 粘膠短纖維特性 1.2 普通粘膠短纖維60支環錠紗線性能 1.3 紗線使用情況及數據分析 在織布整經工序,該批R60支紗線百根萬米斷頭2.5根,先進企業R60支百根萬米斷頭0.8根左右,純棉60支百根萬米斷頭約在0.5根左右。從以上數據對比該批紗線百根萬米斷頭明顯偏高。我們在整經工序現場測試分析了斷頭原因,斷頭原因分為以下幾類及占比百分率: ①筒子表面紗線毛羽粘連2%; ②筒子表面磨損10%; ③自動絡筒街頭不合格11%; ④脆斷77%。 針對以上情況,我們把主要精力放在解決紗線脆斷問題上,**進行了提高強力實驗,其次進行了降低強力CV%值實驗。 提高強力實驗: 我們采用了兩個方案,一個方案是改變紗線捻度試驗,選定了三檔捻度,114 捻/10cm、117 捻/10cm、120 捻/10cm。結果顯示,三檔捻度紗線的強力變化均不大,再向兩邊實驗出現強力變低趨勢,此方案對強力已無提升空間。另一個方案是改變紗線截面內纖維根數實驗,原使用****1.5D×38mm粘膠短纖,改為50% 1.5D×38 mm短纖和50%1.0D×38 mm短纖混紡。紗線截面內纖維根數由原來的58根提高到73根。實驗結果顯示,強力變化不大,條干CV%值提高了0.3%左右,強力CV%值略有提高,但也不明顯。 降低強力CV%值實驗: 通過改善條干CV%值,降低紗線粗節、細節數值,改善強力CV%值,在前面的強力實驗中已有數據結果且效果不明顯。 另外通過降低捻度CV%值,從而改善強力CV%值,實驗效果也不明顯。 總之,以上實驗說明,紗線的強力值、強力CV%值、*低強力各數據調整已無空間可言,只能分析解決其他要素,為此我們選定了斷裂功分析,真正影響R60支紗線斷頭的因素,不僅是紗線的斷裂強力,而且還有紗線的斷裂伸長。或者說,真正影響紗線斷頭的主要因素是斷裂功。 2 斷裂功的定義 紗線進行強力測試時,拉伸到斷裂時所做的功稱為斷裂功。即W=F×S,單位為cN·cm,決定斷裂功大小的要素有兩個: 斷裂強力(F),取決于紗線的強度(強力),它是由紗線中纖維的強度(強力)和纖維間的抱合力所決定。 斷裂伸長(s),取決于紗線中纖維本身的伸長和纖維抱合因拉伸造成纖維間滑脫的程度。 我們已實驗證明了紗線強度或強力在本品種上已無多大提升空間,那么現在**要做的就是通過提升紗線的斷裂伸長,來達到提高紗線斷裂功的目的。影響紗線斷裂伸長的要素有哪些呢?圖1 是紗線斷裂伸長影響因素圖。 圖1 紗線斷裂伸長影響因素 綜合分析以上要素,我們能夠改善的主要有兩項要素:紗線中纖維的長度、纖維牽伸后的斷裂伸長。 3 提高紗線中纖維長度 纖維長度是紗線中纖維間抱合力的關鍵因素之一。人造纖維使用前纖維的長度均為38 mm,但是在紡紗過程中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有開松撕扯的斷裂損傷,有牽伸過程強控制造成的斷裂損傷,特別是普通粘膠纖維單纖維斷裂強度較低,紡紗過程更易造成斷裂損傷。 我們經過對開清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條工序、粗紗工序、細紗工序短絨率實驗對比發現,梳棉工序短絨增加占到紗線中短絨含量的70%到90%,因此我們重點對梳棉工序進行梳理器材和梳理工藝的調整。 3.1牋 優選針布型號 FA231A梳棉機針布優選配置見表3。 3.2牋 優化梳棉機相關工藝 工藝優化主要圍繞降低梳理強度,特別是握持梳理部分,調整了以下工藝參數見表4。 通過兩方面的調整,生條中短絨率(20 mm以下)大幅度降低,生條短絨率由5.5%左右降低到2.0%以下。 4 改善成紗過程中纖維狀態特性,提高紗線斷裂伸長率 我們認為理論上在細紗工序的強牽伸造成了粘膠纖維本身的伸長被大大消耗了,從而壓縮了紗線的斷裂伸長,因此要想法釋放纖維特有的伸長特性,從而提高紗線的斷裂伸長。 我們在細紗工序實驗了不同的工藝方案: 減小后區牽伸倍數,由1.27倍調整為1.25倍; 加大前區牽伸隔距塊,由1.8 mm調整為2.5 mm; 放大前后區牽伸隔距,由19×29 mm調整為23×33 mm。 綜合對比條干CV值和紗線斷裂伸長的變化,選定調整前后區隔距效果*佳,因此優選細紗前后區工藝隔距為23×33 mm。在其他指標不變(或變化較?。┑那疤嵯?,紗線斷裂伸長率由8%左右,提高到了12%左右。 5 紗線斷裂功優化效果 通過以上分析與實驗,對梳棉和細紗兩大關鍵工序的相關工藝進行了針對性的調整和優化,使純粘膠紗線中短絨率顯著減少,成紗斷裂伸長率顯著提高,這兩項指標的顯著優化,使紗線斷裂功由480 cN·cm提高到了600 cN·cm以上,增幅達25%,大大改善了紗線的抗拉斷特性,提高了下游應用的生產效率。整經工序百根萬米斷頭由改前的2.5根,降低到0.8根,滿足了客戶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烏斯特公報2007數字版[M].烏斯特技術有限公司編譯、校訂和授權,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紗線網聯合發行,2007. [2]棉紡手冊[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3]中國紡織行業協會年報[M].2015. [4]樂峰.淺析再生纖維素纖維的梳理技術[J].梳理技術,2015,12(總 第29期):47-49.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