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6月8日,2017中國國際棉花會議在美麗的山城重慶隆重開幕。會議由中國棉花協會、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共同主辦,重慶市供銷合作社、英國考特魯克公司協辦,北京中棉協科貿有限責任公司和北京棉花展望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承辦。 中國國際棉花會議自152 0173 3840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今年是第10屆,本屆的主題為“開放融合創新重塑棉業未來”。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800余名相關國際棉業組織、大型國際棉花公司、棉花及紡織行業組織、研究機構以及有關政府部門和國內棉花產業鏈各方的棉農、棉商、紡織企業的代表將圍繞國內外棉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進行探討,分析形勢,展望未來,推進棉花產業的健康發展。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副主任駱琳,中國棉花協會會長戴公興,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朱北娜,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重慶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副市長劉強等有關領導參加了開幕式。 開幕式由中國棉花協會常務副會長高芳主持,駱琳代表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致辭,戴公興做主旨發言,劉強致歡迎辭。 駱琳在致辭中說,我國棉花行業發展的一些深層次問題需要破題:棉花生產和流通相對規模小、成本高、效率低;棉花質量難以滿足日益升級的紡織消費需求;行業創新動力不足,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還有很長一段距離,面對龐大的有消費能力的市場群體,很多企業難以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高水準的服務等等。 他期望能夠在以下三個方面形成廣泛共識:**,堅持兼顧上下游,推動中國棉業向優質高效方向發展;第二,堅持創新驅動,**行業轉型升級;第三,堅持統籌國內外,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 戴公興做了題為《開放融合創新重塑中國與世界棉業發展未來》的主旨發言。他認為過去的一年,棉花行業總體運行平穩,棉農收益得到了保障,國內棉花需求趨于改善,紡織企業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今年以來棉花行業形勢呈穩中向好態勢,他預測,未來五到十年,中國棉花產量應不低于500萬噸,滿足紡織三分之二的需求。 戴公興表示,我國棉花產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產業發展尚未真正轉到依靠創新的軌道。中國棉花協會攜手業內各方,在各個層面努力探索:在政策設計上,積*倡導財政補貼與棉花質量掛鉤、合理利用保險、期貨等金融工具探索新型棉花補貼方式,為未來棉花補貼政策的創新性改革提供參考和借鑒;在行業層面上,積*推動棉花現代物流、大數據信息平臺建設,以“中國棉花”標志為平臺,開展“質量興棉”行動,推動棉花標準、行規行約的制定訂和完善;在企業層面上,繼續推動經營模式、管理方式、產品服務的創新,為業內企業整合資源、轉型升級創造有利環境。 本屆會議演講部分分為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展望;中國與全球棉花、紡織形勢;棉花產業的融合發展等三個專題。會議還就“開放創新重塑棉業未來”專題進行了圓桌對話,國內外專家與代表進行了充分溝通交流。 高芳在講話中指出,目前國內棉花生產布局從三足鼎立到一主二輔,新疆產量占比由10年前的30% 升至 70-80%;棉花種植高成本低收益;機械化水平較低;加工產能過剩;從品種選育、種植模式到加工工藝等,重產量輕質量,重外觀輕內在。而紡織產業方面,棉紡織行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紡織設備向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方向轉變。 因此對于棉花如何適應轉型升級的紡織產業,高芳提出了五個觀點:一、保持定力,穩定發展棉花產能;二、整體產業質量主導,順應紡織業轉型升級的需要;三、整合資源,促進產業鏈的融合發展;四、創新轉型,促進產業整體升級;五、簡政放權,宏觀調控科學化、機制化、可預期。 朱北娜在“中國棉紡織運行現狀與發展趨勢”的主題演講中指出, 2016年棉紡織產業運行保持穩中向好局面:紗產量增速向上,主營收入和利潤增加,虧損面下降;棉紡織投資小幅上漲;景氣指數上升。從運行質效來看,規模較大的企業和使用非棉纖維的企業都拉動了整個行業的增長。 朱北娜對保障棉花供應方面給與了相關建議:一是未來國內棉花供需缺口仍存在,尤其是高品質棉花已經嚴重影響行業競爭力,應解放思想,近期可以通過增發、適當輪入進口棉以填補高品質棉花的需求,中期和長期看,放開進口配額勢在必行。二是中國棉花生產需走集約化生產和規模化生產的道路,鼓勵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技術進步,有效降低成本。一些棉紡企業已經快速實現轉型,數字化生產正在大踏步推進,化學纖維的生產技術走在了棉紡的前頭,其發展必將推動棉紡企業的大量應用。三是不余遺力提高棉花質量,提高棉花品質。棉花內在品質的提升可能需要一個過程,但異性纖維的把控要靠政策和市場的引導和管理,希望有關部門進一步重視。四是利用好非棉纖維,降低經營風險,拓展市場。 中國棉花協會理事會輪值主席、華孚董事長孫偉挺在會上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建議,棉業部門要制定棉花質量戰略,以質量為導向去種棉花、去加工棉花。這是需求部門的共同心聲。現在是棉產業*佳狀態,因為國內外的棉差1000元左右,相應的關系、比例都比較協調,但接下來會有一些結構性的問題,怎樣解決,是需要遠見與超前規劃的。他還主張不要等到儲備棉拍完了,再考慮計發進口配額,這個節奏的把握很關鍵。要發進料加工配額,不要發一般貿易配額,進出平衡比較公平。 同時,孫偉挺還認為,棉花宏觀調控要使得棉花產業健康、均衡、有序發展,調控的財政支出*少,甚至財政不支出。棉的需求量、新疆產量、國家庫存、進口數量等要有個比例關系,要有一個對沖數學模型,幾個要素之間才可以良性互動。 他還提出了融合的觀點,他說,大家現在都想著整合,實際上整合和融合是有很大差別的。融合是什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叫融合。整合是什么?我做莊,你來打下手,做配角,這叫整合。從產業本身來講,農業、工業、流通、平臺,加起來的關鍵點還在于融合,怎樣在新的產業變化背景下融合,融合了,產業內在的波動性就會大幅度減少,相互之間所謂的博弈、投機,就會明顯的減少,就會回歸到價值創造上去,所以說,融合是大勢所趨。(紡織服裝周刊)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