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針線在邊巴曲珍手中“飛舞”起來,她熟練地做著一支寓意吉祥的葫蘆樣香囊,“我在常州學習了刺繡、盤扣、扎染、香囊制作、亂針繡等技術”。這個拉薩繡娘希望將親手制作的香囊裝滿藏藥,送給家人。
31歲的邊巴曲珍是西藏拉薩林周宗雪婦女紡織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社員。2016年合作社成立后,心靈手巧的她就成為“主力”,她與同事們靠著加工毛毯、地毯補貼家用。
今年9月,拉薩市婦聯的工作人員找到邊巴曲珍,告訴她遠在千里之外的江蘇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將開展為期半個月的“手工編織與實用技能”培訓。聽說可以去學到編織等方面的新技術,邊巴曲珍十分激動。
10月9日,邊巴曲珍和其他17位藏族同胞從拉薩輾轉來到常州,這是她**次離開家鄉。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提前做了許多“功課”。他們了解到藏族同胞更習慣吃牛羊肉,便提前聯系食堂,規劃好每日食譜。深夜,奔波了**的邊巴曲珍剛到學校,就吃上了熱乎的飯菜,“口味非常好”。
此外,該校在課程設計上也充分考慮藏族同胞的實際情況,將扎染、刺繡等傳統手工藝融入教學活動中。邊巴曲珍聽課很認真,還主動為年紀較大的藏族同胞當起翻譯。
課堂上,邊巴曲珍“腦洞大開”——能否將扎染、刺繡技術,運用到有藏族特色的毛毯制作上?加入高山的設計元素,這些毛毯就會顯得莊嚴。她還主動提出,能否近距離地參觀學習傳統手工藝大師制作刺繡作品的過程。
在學校的聯系下,邊巴曲珍來到常州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參觀學習梳篦、亂針繡、留青竹刻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常州“三寶”的制作過程。
該校染織藝術設計教研室教師、藝術設計專業負責人還帶領邊巴曲珍感受“亂針繡”的基本針法。在手把手地教學下,邊巴曲珍學得很快,她還成功在T恤上繡了一個小圖案。
“我們會按照實際的進度,有針對性地調整課程內容。”該校繼續教育學院負責人說,在課程進行一段時間后,18位藏族同胞的刺繡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但一提起現代紡織,她們表示,幾乎沒有進過工廠車間,也并不了解工業紡織的過程。
于是,該校與常州當地的一家紡織工廠取得聯系,邊巴曲珍**次走進現代化的紡織工廠。在一個大車間內,幾十臺機器隆隆作響,飛速加工著精美的服飾。邊巴曲珍驚訝地發現,這么大的一個車間,只需兩名工人操作。
“兩個人居然能干這么多活!”邊巴曲珍心里想著:要是有**,合作社也可以有這樣先進的機器,那我們就能做出更多毛毯了。
10月23日,邊巴曲珍“學有所成”回到家鄉。在合作社內,她把在培訓中學會的各項技術傳授給當地婦女。看著繡花針在邊巴曲珍手里不停地“變魔術”,老鄉們充滿了羨慕:“我們也要抓緊學習。”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