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端之年,“十三五”期間紡織行業經歷了供給側改革、中美貿易摩擦以及新冠疫情。整體來看我國紡織服裝產業仍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如今,我國纖維加工總量占世界總量的55%;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占世界總出口額的34%,占全國貨物出口額的12%;紡織品服裝貿易順差占全國的比重為71%;規上紡織企業的就業占工業總就業的10%。
但是近兩年來,紡織服裝行業承受了較大的下行壓力,無論從終端消費還是產品產量及價格,都出現了滯漲甚至下滑。不可否認,紡織服裝行業已經告別了曾經高速發展的階段,隨著信息技術和移動互聯網的爆炸式增長,傳統紡織業已經被視為低端落后的夕陽產業,如果你也是這樣認為,那只能說你“根本不了解紡織和服裝”。
紡織也能擁抱高科技
2021年1月3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世界浙商上海論壇暨2020年上海市浙江商會年會”上。申洲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馬建榮批駁了“紡織行業是夕陽產業,是低門檻行業”的論調:他們根本不了解紡織和服裝。馬建榮強調,在自己30年的紡織服裝生產過程中,*重要的核心事情就是“擁抱創新,擁抱高科技”。
他舉例稱,**,衣服的布料要不斷創新。“如果今天去運動、去跑步、做瑜珈穿的衣服還是和30年前一樣,那這個企業一定是死的。在服裝布料里一定要有很多新材料,科技含量。服裝生產中要不斷堅持長期主義的科技進化論,定位是高效化、去指令化、數字化”。
此外,服裝還要做到面料的功能化。他說,“這是我30年一點一點積累和堅持的。突破面料的功能化,研發出很多爆款,*大的款一年銷量1億件以上,凈利潤25%。服裝通過高效化、去指令化、數字化提升自動化水平,服裝效率比同行高25%-30%,這才是企業常青的基因”。
紡織也智能
以往,紡織是個勞動密集型行業,比如不同工序之間運輸紗線,工人們手拉肩扛,勞動強度很大。智能車間采用運輸機器人,大大地減少了人工操作。2018年,裕大華投資3.3億元進行智能化改造,建設“十萬錠全流程智能紡紗項目”,引入了國內自主研發的智能紡紗、智能物流、智能倉儲等系統,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車間里還安裝了大量傳感器、工業機器人、AGV搬運小車等,創建了紡紗生產的獨有新模式,大部分工序不需要人工參與,夜班可實現無人值守,成為“黑燈工廠”。智能化改造后,1萬錠紗生產線用工量從過去的53人減少到15人以內,降低了71.7%,運營成本降低了14.85%。
過去,產品標簽靠人工寫在紙上,很容易丟失。出現質量問題難以追溯。而現在,車間很多設備上安裝了芯片,通過智能質量追溯系統,很容易找到問題根源。“車間改造后,我們一共生產了5000噸紗,沒有出現一起退貨、索賠的情況,以前,每年都會出現幾十起。”裕大華集團總經理衛江介紹。
紡織行業流程長、生產柔性化,要實現智能制造,難度非常大。此次智能化改造,是裕大華歷史上*大一筆一次性設備投資。隨著新生產線的投入,裕大華已實現全工序、各部位物料的全方位智能分揀和收付,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實現了產品質量可追溯。
魏橋創業集團鄒魏第三工業園智能化紡紗廠萬錠用工10人,實現了“生產全程自動化”、“控制系統智能化”、“在線監測信息化”。該生產線的粗細絡自動包裝聯合設備軌道長度35公里,粗紗從一樓到二樓自動輸送,從原料到成品包裝入庫的全流程,全部無人運輸自動化,是擁有國際上**條兼容紙箱包裝和編織布包裝(無人自動縫包)兩種模式的自動包裝生產線。其中粗紗工序全部采用粗細聯合智能粗紗機系統,粗細聯軌道輸送為自動模式,細紗機紗架全部被粗細聯軌道取代,細紗機換紗采用"整排換紗"模式,整個項目實現了粗細絡包聯,粗細聯生產線可以實現從一樓到二樓的自動輸送,解決了粗紗跨樓層輸送的難題。
這條智能化生產線全部采用職能導航小車、全智能空調、智能倉庫管理,整個生產管理實行智能信息化的大數據管理,在所有的設備上安裝十五萬個傳感器,對所有的一線數據進行采集,然后進行智能分析,為精細化生產管理提供了重要參考。
自動化和智能化已經成為紡織行業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企業涌入智能化的浪潮中,今后智能化也將成為紡織行業的標簽。
紡織也能挽救千萬生命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必將載入史冊,而小小的口罩注定占據些許筆墨。這種往日并不起眼的紡織品,2020年刷足了存在感,一時之間不僅全民生產口罩,隨后更是扛起了紡織品出口的大旗。據世貿組織(WTO)*新發布的報告指出,在2020年上半年,世界總貿易額比同期下降了14%,但同期,全球醫療用品進出口增長近16%,價值1.152 0173 3840萬億美元。
(WTO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所有類別醫療產品的貿易量均呈現增長,其中個人防護產品貿易增長50.3%,其次是藥品(11.6%)、醫療用品(9.6%)和醫療設備(5.5%))
具體而言,2020年上半年,全球面部防護產品的進口總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90%,面罩紡織面料的貿易增長了6倍。其中,中國是口罩的*大供應國,占世界出口量的56%。WTO的數據顯示,在許多主要市場上,中國的口罩占該國進口口罩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在美國和意大利,中國口罩占這兩個國家進口口罩總量的近四分之三,在日本更是占到80%。
(中國口罩出口市場份額)
正是因為中國擁有完善成熟的紡織工業,才能迅速組織生產口罩、防護服等抗疫物資,不僅能滿足國內需求,還為全球各國提供了援助,就是這小小的紡織品,挽救了數以千萬的生命。
紡織將要走向何方
展望“十四五”,紡織行業將繼續促進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以滿足內需為首要目標,更多關注個性化、生態化、功能性、智能化、品牌化等多元需求領域以及拓展纖維制品應用領域;將主動融入全球供應鏈,建立起更加高效協調的全球產業布局與資源配置體系;科技創新能力帶動行業高質量發展以及深入實施綠色可持續發展。正如孫瑞哲會長所言,考慮到紡織工業已進入“中國制造”強國陣列的**梯隊,生產制造能力與國際貿易規模長期居于世界首位,“十四五”時期紡織行業發展不再突出強調增量目標,而要將產業的質量提升與內涵拓展作為應變局、開新局的發力點和突破口。即:樹立系統觀念,全面提升產業的三大能力——核心創新能力、持續發展能力和資源配置能力,使紡織行業真正成為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文化**的時尚產業、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
來源:中國紡織、**財經、新浪財經
編輯:中國紗線網新媒體團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