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幅春耕時節*常見的畫面,近些年在新疆的大面積連片農田里卻不再出現。
4月正值春耕,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郊外的幾十萬畝農田里,除了一輛大型智能播種機正在播種棉花籽,一望無際的田野里竟然看不見一個農民勞作的身影。
在春耕現場,一輛輛裝有北斗導航系統的多功能一體化無人駕駛精量播種機,正按照預先設定的播種線路,將一粒粒棉種精準播種到位。種地不用人,全程機械化,“智慧春耕”的出現正在讓“農忙”變得不那么緊張忙碌。
周潤是石河子總場的種植大戶,去年他成立了一家農業合作社,采用機械化管理大面積耕地,開始規模化種植。合作社的46臺大型農機具管理著2.2萬畝的農田,相比過去,除了減少50%的種植成本,還節約了棉種,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農機具用北斗導航定位,行駛路程有衛星導航,一穴一粒播種棉籽,精度準、效率高,播種路線一公里范圍內不超過兩厘米誤差,每天*少播種100畝以上。”周潤說,與過去相比春播省時省力,并且方便后期實施采棉機采摘棉花。
春耕所用的拖拉機不需要人工駕駛,只需要在駕駛室內的北斗導航屏幕上輸入數據、方位,拖拉機就能在田地里來回穿梭,播種、鋪膜、埋土等八道工序一次完成。
如今,周潤的工作就是坐在離耕地十幾公里的合作社里,盯著一塊電子顯示屏。在這塊不大的屏幕上,周潤不僅可以了解每輛農機具的運行軌跡和速度,還可以通過氣象衛星在**時間獲得實時的溫度、濕度、風力、雨量以及土壤墑情、病蟲害和災害預警信息。
合作社社員也是承包大戶的木國雄說:“農民種地用上了高科技,春耕不忙反而清閑了,我承包的2000畝地,從種到收只用了4個人,種田效率提高了,棉花產量也提升了。”
農業種植、收獲全程實現智能機械化,解放了勞動力也節約了成本,閑下來的農民進入工廠打工,還能有一份額外收益。去年,村民木愛紅將土地全部承包給合作社,自己在當地一家化肥廠當了一名產業工人,勞動強度下降了,收益卻翻倍了。
“農業機械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環節,大型智能農機具的應用不僅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也讓農業生產從‘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變,為新疆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新疆農墾科學院機械裝備研究所研究員王序儉說。
統計數字顯示,2018年,新疆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4.68%,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
(新疆日報)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上一篇《東莞制造“智”是關鍵》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