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改革開放40年來,尤其是2005年加入WTO以來,我國棉紡織行業生產能力、產業結構、技術創新、市場規模都得到長足發展,成果豐碩。為擴大就業、社會繁榮安定、出口創匯和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衣著、生活和產業用紡織品需求起著重要作用。
一、棉紡織行業40年變遷
(一)棉紡織生產能力超速發展,技術創新不繼增強。
隨著改革開放逐步深入,棉紡織行業從計劃經濟到計劃與市場雙軌制,進而**步入完全的市場經濟,在轉軌變型過程中,棉紡織行業得到快速發展,尤其是2005年加入WTO后,發展速度明顯加快。
1、40年來,棉紡規模增長近11倍,產量增長近17倍。
據國家統計局公報資料顯示,2017年我國紗線產量4033萬噸,是152 0173 3840年的近17倍,40年年均增長7.8%,其中2005年以前年均增長6.2%,2005年以后年均增速高達11.3%。據測算,2017年我國棉紡規模超過1.55億錠,比152 0173 3840年的1300萬錠增長近11倍。2017年我國坯布產量達788億米,比152 0173 3840年增長7倍以上。
2、40年來,化纖產量增長近174倍。隨著我國棉紡生產能力快速增長,纖維加工量大幅增加,棉花自供量嚴重不足,盡管增加棉花進口,仍不能滿足棉紡纖維加工量需要,促使化纖行業飛速發展。據測算,2018年我國纖維加工量達5300萬噸,比2000年增長2.9倍。國內棉花產量大多在400-600萬噸,盡管加大棉花進口,仍遠遠不能滿足棉紡企業需求,這在某種程度上加快化纖生產能力發展。2017年化纖產量達4877萬噸,40年增長近174倍,年均增長14.6%。
(二)出口貿易快速增長,進口貿易有所加快。
2005年我國正式加入WTO,紡織服裝出口得到快速增長,出口總額占全國商品出口比重持續保持在12%以上,紡織企業基本實現“省內、省外、國外”各三分之一市場份額的營銷策略。貿易方式也以“三來一補”或“貼牌加工”貿易為主,逐步轉向自主品牌、一般貿易方式。隨著“一帶一路”步伐推進,近幾年紡織品出口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進口貿易也開始出現大幅增長。
1、紡織服裝出口增長10倍,出口規模穩居全球**。據海關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我國紡織服裝出口2686億美元,比1992年增長10倍,25年年均增速達10%以上,其中2004-2014年增速超過12%。值得關注的是,受金融危機及全球經濟復蘇緩慢等因素影響,2014年以后紡織服裝出口出現增速減緩或負增長,其中2015-2016兩年環比分別下降4.9%和5.9%,2017年微增0.5%,出口增速放緩跡象較明顯。
2、棉紗進口增長1.2倍、出口萎縮,化纖紗出口增長4.4倍。受內外棉花價差擴大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近幾年來我國紗線進出口結構有一定變化,棉紗進口和化纖紗出口大幅增加,棉紗出口出現萎縮。2017年我國紗線出口473.77萬噸,比2004年增長2.4倍。其中化纖紗出口344.17萬噸,比2004年增長4.4倍,年均遞增13.8%,棉紗出口39.32萬噸,比2004年下降14.7%,年均遞減1.2%。2017年棉紗進口198.35萬噸,比2004年增長1.8倍,年均增長8.2%。尤其是2013年以后棉紗進口保持200萬噸左右,其中2015年高達234.55萬噸。
從棉紗進口來源國看,主要是巴基斯坦、印度、越南,越南已取代巴基斯坦成為我國棉紗進口**來源國。2017年我國自越南進口71.6萬噸(2005年僅0.42萬噸),占我國進口總量比重36.1%(2005年僅0.5%);2017年自印度進口39.07萬噸,比2005年增長6.4倍,比重19.7%,比2005年提高13個百分點;2017年自巴基斯坦進口34.05萬噸,比2005年增長38.1%,比重17.2%,比2005年減少13.9個百分點。
(三)調整步伐加快,結構更趨優化。
1、政策調整,新疆棉花快速發展。2014年在新疆地區試行棉花目標價格政策。由于這一政策是將目標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額部分直接補貼給棉農,大大調動棉農積*性,新疆棉花生產能力得以大幅提升。據國家統計局*新公布的調查和測量的資料顯示,2018年新疆棉花產量達511.1萬噸,是1992年99.4萬噸的5.1倍,比2014年的367.7萬噸增長39%。占全國棉花總量比重由1992年的20.9%上升到2014年的60%,2018年達83.8%。內地棉花生產能力則大幅萎縮,2018年內地棉花產量僅98.5萬噸,比1992和2014年下降73.7%和60.3%,比重也由1992年的79.1%、2014年的40%減少到2018年的16.2%。
2、產能向南亞和新疆拓展,內地加快產業升級。由于新疆棉花資源豐富和國家相關補貼政策鼓勵,近幾年新疆棉紡織行業發展非??欤藜忓V由2012年的550萬錠迅速發展到2018年的1500萬錠左右,比2012年增加1.7倍,若不是今年控制落后產能,2018年可達1800萬錠。與此同時,受內外棉價差擴大和勞動力成本上揚等因素影響,2014年來棉紡向外投資力度明顯加大,尤其對越南投資。據越南棉紡協會介紹,2016/17年度越南已擁有800萬錠規模,其中432萬錠為海外投資,大多為中國投資。由于產能轉移,內地企業則加快產業升級,技術更新不繼加強,氣流紡、噴氣紡、轉杯紡、渦流紡、噴氣織機、劍桿織機、片梭織機等智能新型設備普遍運用,大大提高工效、質量和產品檔次。同時也在原料結構方面加快調整,紡織用化纖與棉花的比例已由19世紀的30:70逐步擴大到目前的75:25,棉花替代纖維用比大幅提升。
3、出口市場分化,對歐盟、美國提升,對日本、香港下降。2017年紡織服裝對歐盟、美國出口占比分別達18.2%、16.9%,比2002年提高7.3、5.4個百分點,對美歐市場依存度逐步提高;對東盟出口也由4.3%提升到12.9%,也呈逐年提高態勢。但隨著國內開放進程加快,對香港轉口貿易方式淡化,對香港出口比重則由20.9%下降到2017年的4.9%,減少16個百分點;對日本出口比重也由21.4%下降到7.6%,減少13.8個百分點。對日本出口份額下降除政治因素外,日本加大從南亞地區進口。
二、棉紡織行業2018年運行基本概況
2018年是一個風云激蕩的一年,受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因素影響,棉紡織經濟運行總體呈上半年熱、下半年淡。生產上半年強、下半年弱;紡織品出口上半年增、下半年減緩;棉花價格上半年漲、下半年跌;匯率上半年升、下半年貶;受中國反制措施影響,在棉花進口總體增加情況下,下半年進口美棉反之大幅下降。
(一)下半年棉紡織行業景氣指數明顯下滑。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對200多家棉紡企業資料景氣指數計算得出,2018年棉紡織行業運行情況呈上半年升、下半年降的態勢。景氣指數由2月的46.99逐步上升到5月的50.21,上半年運行情況逐步趨好,6月以后開始下降,11月降至47.27,經營狀況下滑。其中生產指數由8月的50.98降到11月的47.33;產品銷售指數由50.62降至48.8,銷售顯見困難;產品庫存由上半年的50以上好狀況下降至11月的45.22,反映庫存壓力加大。
(二)紗布生產總體平穩,但下半年增速不及上半年。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8年1-11月全國生產紗2854萬噸,同比微增0.6%,其中上半年增1.4%、下半年下降0.5%;生產布481.8億米,同比增長1.4%,其中上半年增長2%、下半年微增0.8%;生產化纖457.3萬噸,同比增長7.6%,其中上半年增長8.4%、下半年增長7.6%,維持強勁增長。
(三)棉花進口連續兩年增長,但下半年進口美棉大幅下降。據海關統計,2018年1-11月我國棉花進口135.4萬噸,同比增長28.6%,連續兩年大幅增加。但受中國對美國貿易反制措施影響,下半年進口美棉大幅下降。據測算,2018年7-11月我國棉花進口總量67.5萬噸,同比增長62.1%,其中進口美棉9.53萬噸,同比下降13.9%。為規避加征關稅,下半年大幅增加印度和巴基斯坦、非洲、澳大利亞棉花進口,增速分別達174%、139.8%、59.8%。中美貿易摩擦美國也同樣是受害者。
(四)下半年紡織品進出口增速減緩。據海關資料顯示,2018年1-11月紡織服裝出口2539.59億美元,同比增長4.4%。其中紡織紗線及制品出口1093.02億美元,同比增長9.3%,服裝出口1446.57億美元,增長0.9%。紡織紗線出口中,上半年增長10.3%、下半年降至8.2%,
(五)棉花價格先漲后跌,匯**升后貶。受上半年產銷兩旺,加上過渡炒作因素,打破棉花價格持續穩定運行局面,5月棉花價格一路大幅飚漲,之后在相關部門分別采取發配額、調整儲備棉措施,加上下半年經濟形勢急轉直下,棉花價格開始持續下滑,經過半年調整棉花價格又回到原點。同時受美元強勢影響,下半年人民幣大幅貶值,呈先升后貶態勢,人民幣兌美元幾近破7關口,*大貶值幅度達9.8%。
綜上所述,2018是一個不平常的一年,棉花價格大起大落,匯率變化過大,加上來自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壓力,下半年紡織企業經營十分困難。雖目前貿易摩擦暫停升級,但其負面影響較大。然而今年國家在政策上加大調整力度,如調低增值稅率、提高出口退稅率和加快退稅進度、支持中小和民營企業發展的優惠措施等,將為企業減負起到一定作用。并期待中美貿易減少摩擦,協調發展,為2019年提供良好運行環境。(來源:錦橋紡織網)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