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 ?2016年雙十一夜盤,鄭棉期貨價格從漲停瞬間至跌停,波動之巨,令人記憶猶新。2017年棉花采摘、收購、加工全面展開,馬上再次迎來雙十一,那么去年的行情是否可能重演?
一、商品市場今時不同往日
回顧去年,從2016年9月開始,商品市場連續7周大幅上漲,指數從126.62點飆升至152 0173 3840.93點,累計上漲29.31點,漲幅23.15%。
外圍整體看漲氣氛濃厚,受此影響,2016年9月中旬,鄭棉啟動上漲,并在11月11日日盤收于漲停,當日夜盤開盤后再次直接封于漲停。只是隨后市場風云突變,價格普遍沖高跳水,鄭棉則瞬間打至跌停,盤中波動幅度達1770點。
而現階段,商品市場處于大幅回調當中:黑色價格持續大幅下跌、橡膠暴跌將此前漲幅全部吞沒、農產品普遍處于弱勢。整體看,商品的調整尚未結束,因此,外部市場對棉價的支撐有限。
二、新棉收購、加工進度快于往年
皮棉方面,截至10月10日,2017年度新疆棉累計加工64.34萬噸,是近4年加工進度*快的一年,較16年同期增加36.75%。
籽棉方面,根據中國棉花協會統計,目前全疆采摘進度預已經達到35%,遠高于去年同期15%的水平。
運力方面,2016年9月后,受貨運新規和運力緊張影響,疆棉出運困難,運費上漲,不能及時運至內地,導致內地空檔期加長。
今年,根據全國棉花交易市場統計,2017年9月25日-10月8日,公路出疆棉運輸量總計4.65萬噸,同比增加1.85萬噸,增幅66%。9月25日開始,出疆棉公路運輸量日均3000噸左右,發運量明顯高于同期。
概括起來,新年度新棉上市的特點是:收購加工進度快、上市量大、運力不緊張。而9月份剛結束拋儲,紡企棉花原料庫存普遍充裕。這意味著在本就沒有供應斷檔期的情況下,目前新棉供應還在快速增加。
三、全球棉花大幅增產
USDA10月報告顯示,2017/18年度美國棉花產量同比增加88.2萬噸,增幅23.74%,印度產量同比增加76.2萬噸,增幅13.21%,剔除中國以外的全球產量同比增加278.9萬噸,增幅15.33%,期末庫存同比增加242.8萬噸,增幅26.7%。
在全球棉花大幅增產的背景下,全球棉價面臨壓力,ICE價格上行空間有限,由于中國拋儲價格有50%的權重是由國際棉價決定,因此,外盤承壓也限制了鄭棉的上漲空間。
四、內外價差擴大、美棉銷售加快
2016年,由于前期國內棉價大幅下跌,內外棉價差大幅收窄、甚至一度消失,使得國內紡織企業的競爭力增強。但2017年,由于國內棉價一直居高,導致內外價差持續擴大,目前內外棉完稅現貨價差已經達到3000元/噸。價差擴大一方面會導致外棉銷售加快,一方面會削弱下游企業的競爭力。
而另一方面,截至2017年9月29日,美國已經累計凈簽約出口17/18年度棉花178.4萬噸,完成USDA預計出口總量的53%,為近五年*快;目前距本年度結束還有43周,美國只需每周銷售3.4萬噸,就能完成USDA的預期出口量。
美棉出口銷售進度快主要因為價格低廉,吸引下游采購。在全球增產的格局下,美棉大量出口意味著提前搶占市場,會給其他國家增添壓力、抑制全球棉價。
五、儲備去庫存主題不變
2014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的主旨就是推動農業市場化改革。2017年拋儲結束后,棉花仍有522萬噸儲備庫存,在歷史上處于高位。因此,明年國家仍會繼續實行去儲備庫存,既能滿足下游的用棉需求,也符合我國農業市場化的大方向。而這對棉價的制約是長期存在的。
六、總結
由于商品市場整體格局偏弱,外部環境無法為棉價提供向上支撐。基本面上,拋儲延期至9月底,充分考慮了新舊交替階段下游的用棉需求,而當前恰逢北半球新棉大量上市階段,短期供應非常充裕。3月,新一輪拋儲將再次展開。
因此,留給現貨企業出貨的時間窗口較小,棉價壓力隨時間后移增加,企業將面臨比17年更嚴峻的賣貨壓力,綜上所述,去年雙十一暴漲暴跌行情不會再重演。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