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处破女www人鲁,亚洲无玛,国产bbaaaaa片,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播放大全电影国语版

百檢網首頁 我的訂單 400-101-7153

棉花年報:面臨深層調整棉價長期尋底

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lián)網

客戶端 查看*新行情

  摘要:2014年直補替代臨時收儲,棉花(152 0173 3840, -15.00, -0.11%)交由市場定價;而全球棉產量穩(wěn)定,需求有所上升,庫存維持高位。國內棉價在擺脫政府干預后,重新定價,通過一輪大幅下跌,目前內外價差縮小。但收儲所遺留的問題仍需要時間去解決,配合我國改革調整的大方向,棉紡織上下游都需要進行結構調整,棉價也已進入長期尋底階段。

  一、2014年行情回顧

  2014年,國內外棉價持續(xù)下跌。此輪下跌由期貨**現(xiàn)貨實現(xiàn),并在2014年下半年熱度上升,成為熱點。鄭棉持倉超過2011年歷史高點時的水平,顯示分歧較大。期價接連下破重要關口,創(chuàng)出2009年以來*低,距離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低點相去不遠。

  從基本面講,下跌是國內棉價在缺乏收儲保護后重新定位,內外價差需要接軌;從更大的層面上看,棉價下跌并不僅僅是基本面的問題,而是我國經濟大周期的改變以及下游產業(yè)結構調整的問題。

  表1 2014年度國內外棉紡原料價格變動情況  單位:元/噸,美分/磅

  二、經濟下行周期,商品普跌

  2014年,包括棉花在內的幾乎所有大宗商品都加速下跌,因此,我們還是先關注宏觀經濟。鐵礦、螺紋、焦煤焦炭(1032, -2.00, -0.19%)、黃金白銀、銅以及農產品持續(xù)走低,而近期原油價格暴跌又給商品市場增添壓力。很多商品都創(chuàng)出數年新低,且尚無止跌跡象。

  我們往回追溯,近十年來的商品大牛市根本上是因為中國經濟高速發(fā)展對原材料需求旺盛以及2008年以后各國貨幣超發(fā)所致;而2008年爆發(fā)經濟危機后,各國經濟一直疲軟,主要依賴各國政府的貨幣政策維持,一直缺少新增長點。特別是2014年,中國經濟加速下滑,且新政府上臺后強調對經濟進行深層改革,導致制造業(yè)對原材料需求大幅減弱。

  在我國的經濟周期方面:1998-2000經歷了亞洲經濟的衰退、2001-2002年國內實施緊縮政策,從2003年開始,我國進入高速擴張時期,這一時期持續(xù)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前;2008年,受出口大幅滑坡影響,我國經濟大幅下滑,但在2009年,我國進行了逆周期性的刺激政策,使得經濟高增長的局面持續(xù)到2011年;2012年之后,我國經濟開始大幅下滑,特別是2014年,經濟加速下滑,從GDP增幅看,事實上已經處于衰退期。

  截至11月份,我國CPI創(chuàng)56個月新低,且已連續(xù)3個月位于2%以下,而PPI連續(xù)31個月負增長。一些經濟學家甚至認為經濟已經陷入通縮。在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下,大宗商品的熊市短期是不會完結的,也不是單某個品種基本面的問題。

    三、直補取代收儲,棉花市場定價

  (一)政策背景及原因

  根本原因:中央決定讓農產品交由市場定價。

  2014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要求“堅持市場定價原則,探索推進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逐步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政府力圖將包括棉花在內的一些農產品交由市場定價,棉花是**開始的試點品種。2014年9月1日開始,國家在新疆推行棉花直補政策。

  背景:2011年,我國啟動棉花不限量收儲,三年累計收儲1730萬噸,在穩(wěn)定國內棉價、保護了農民利益的同時,也托高了國內棉價,導致內外價差急劇擴大,2012、13年,內外價差一度達到5000-6000元/噸,我國紡織業(yè)競爭力下降。

  2013年開始,政策趨勢開始發(fā)生變化,時間表:

  1. 2013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與企業(yè)家的座談會上要求有關部門仔細研究保護棉農和降低紡織企業(yè)成本之間的關系。

  2. 2013年6月初,在中國國際棉花會議上,發(fā)改委經貿司副司長劉小南表示,現(xiàn)行的棉花收儲政策存在局限性,發(fā)改委和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如何進一步改進棉花市場調控機制,探索建立促進棉花產業(yè)長期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的長效機制。

  3. 2013年6月中旬,中國紡織工業(yè)聯(lián)合會副會長孫瑞哲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棉花收儲政策有望做出調整,即針對棉農進行直補。新疆地區(qū)有望**成為**試點地區(qū)。

  4. 2013年11月,農業(yè)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農村發(fā)展研究室主任杜珉表示,2014/2015年度,中國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將不再實行,方向基本定性了。但2014/2015棉季新政目前仍在探討,比如要實行

  棉農直補政策,是按畝產還是量產補貼,以及額度和方式仍未有定論。

  5. 2013年12月--財政部長樓繼偉:財政部將制定目標價格,試行補貼大豆(4510, -7.00, -0.15%)及棉花農戶。并設立一套機制,以進口商品充實國家收儲,確保國內供給無虞。

  6. 2014年4月5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yè)部近日聯(lián)合發(fā)布2014年棉花目標價格,為每噸19800元。

  7. 2014年9月1日,直補政策在新疆開始執(zhí)行。

  對今年棉花政策的理解,始終要圍繞中央一號文件的精神來看。從棉花這方面看,政府對棉花將退出過去幾年計劃式經濟時代式調控,市場化是*終目的,國家會盡可能不干預市場。

  對市場影響:收儲退出、直補政策敲定后,棉價便打開了下行空間。今年以來,國內棉價持續(xù)下跌,鄭棉期貨市場明顯活躍,成交持倉大幅增加。

  (二)如何實施。

  1.補貼發(fā)放方法

  試點階段目標價格每年確定一次,以便根據試點情況變化及時調整。根據中央財政撥付補貼資金時間,按照核實確認的棉花實際種植面積和籽棉交售量相結合的補貼方式,中央補貼資金的60%按面積補貼,40%按實際籽棉交售量補貼。

  3. 補貼對象

  補貼對象為全疆棉花實際種植者,主要包括:基本農戶(含村集體機動土地承包戶)和地方國有農場、司法農場、部隊農場、非農公司、種植大戶等各種所有制形式的棉花生產者。

  11月,官方在非正式場合表示,內地也有2000元/噸的定額補貼,細則由各省制定。但由于農民已經采摘結束,交售近半,難以定量,因此細則遲遲無法出臺,也加劇了農民的惜售情緒。

  4. 目標價格

  今年棉花的目標價格為每噸19800元,當市場價格高于目標價格時,不發(fā)放補貼;當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國家啟動目標價格補貼。與目標價格對應的棉花市場價為采價期內全疆平均市場價。

  (1)采價環(huán)節(jié)。采集到廠(庫)價格作為市場價格,即棉花采集軋花廠收購籽棉的價格。

  (2)價格指標。棉花市場價格為軋花廠收購的籽棉折皮棉價格。有關部門根據監(jiān)測,并按相應的公式折算皮棉價格。

  (3)采價期。采價期為當年的9月至11月,這是棉花集中上市收購期。

  (4)核定方法。市場價格由國家發(fā)展改革委會同農業(yè)部、供銷總社等部門共同監(jiān)測,即市場價格按監(jiān)測的全疆平均價格水平,不是指單個農戶的實際出售價格。

  四、儲備庫存高,但暫不出庫

  2013年11月下旬,國家啟動了*近一輪的拋儲。截至2014年8月29日,本輪拋儲累計成交265萬噸余噸,成交比例20.25%。其中,國產棉成交249萬噸;進口棉累計成交16.3萬噸。

?

    經過近年來多次吞吐,截至目前,我國儲備棉庫存為1073萬噸。9月3日,發(fā)改委網站發(fā)布公告稱,新棉上市后停止儲備棉投放,為新棉購銷創(chuàng)造良好市場條件。9月下旬,發(fā)改委在“全國棉花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只要棉花市場沒有出現(xiàn)供不應求且價格較快上漲的情況,儲備棉將不會出庫打壓市場。

  國家對拋儲的態(tài)度比較明確:從目前到明年3月之前,不會拋儲;明年3月之后,如果價格沒有出現(xiàn)一定漲幅,也不太可能拋儲。因此,暫時不用考慮儲備出庫的問題,短期內應將這部分庫存抹去,否則在這么龐大的庫存背景下,其他討論都無意義。

?

  五、全球棉花供需

  2014/15年度,全球產量下降,消費有所上升,美國、土耳其等國增產,中國、澳大利亞減產;印度高位穩(wěn)定。但由于中國在全球棉花貿易中占比*大,隨著國產棉價格下跌,進口棉優(yōu)勢減弱,加之配額發(fā)放減少,預期2014年度中國棉花進口量會大幅減少,對國際市場形成壓制。

?

  2013/14年度,中國80%的進口棉來自—美國、印度、澳大利亞、烏茲別克和巴西這五大棉花出口國。但預期本年度中國進口量大幅減少,其這些國家的棉花出口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

  六、中國棉花供需預測

  表6 中國棉花供需預測(2014年12月)

  我們大體匡算一下上年度的供需情況:2013/14年度進口棉花280萬噸,國家共拋儲265萬噸,加上國內紡織廠采購一些未入儲的地產棉和疆內紡織用棉量,并考慮到今年紡企維持*低的原料庫存,2013年度的消費量保守估計在650萬噸上下。而隨著棉價下跌,內外價差縮小,外圍經濟有所改善,如2015年國內經濟能有所企穩(wěn),預期紡織用棉量會有所增加。供應方面,對今年過年產量的預期普遍在600-650萬噸之間,受國家控制進口影響,進口量在160萬噸左右。全年看,國內供需沒有嚴重失衡。但是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目前包括棉花在內的大宗商品所面臨的,并不只是供應端的問題。

  (一)新棉集中上市,銷售形勢不樂觀

  截止到12月20日,新疆地區(qū)加工棉花363萬噸,其中地方216萬噸,兵團147萬噸;皮棉入庫343萬噸。2014年度全國累計公檢新棉356萬噸。其中新疆共公檢309.6萬噸,內地46萬噸。兵團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預期產量177萬噸,目前加工120萬噸,但僅銷售26萬噸,不到預期總產的15%。今年的銷售速度低于歷史同期水平。

  交易市場數據顯示,10月新疆棉出疆鐵路、公路均以商品棉為主,共發(fā)運約45萬噸;11月,鐵路發(fā)運以儲備棉為主,少量商品棉,公路和鐵路約累計發(fā)運52萬噸。2014年9-11月,公路運輸出疆棉累計40.5萬噸。大體推斷,9-11月出疆棉花數量有100萬噸上下。而內地由于交售遲緩,截至12月底公檢內地公檢46萬噸,加上未公檢的小包棉和其他民用棉,預計內地的加工量在80萬噸上下。經過大體匡算,預期9-12月進入內地的棉花供應在250萬噸以上。新棉在集中大量上市,令棉價壓力較大。

  (二)外棉進口下滑

  海關發(fā)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9-11月,我國棉花進口量分別為12.3萬噸、8.2萬噸和9.21萬噸,均為數年來同期*低。2014年9-11月,共進口棉花29.7萬噸,同比減少427%;2014年1-11月,累計進口棉花217.5萬噸,同比減少38.6%。

  進口量持續(xù)減少:一是國產棉價格大幅下跌,內外價差收窄,國產棉優(yōu)勢較前兩年回升,而進口棉優(yōu)勢減少;二是配額量少,紡企進口受限。我國的棉花政策的調控一向是通過儲備吞吐和進口配額兩個方面,雖然目前收儲已經停止,但國家仍在通過控制配額發(fā)放來調節(jié)國內棉市。

  12月-2月通常是外棉、特別是印度棉集中到港期,如果12月進口量仍低,理論上對國內有利。目前看,12月到港外棉*多在30萬噸左右。由于到港量少,外棉走貨較快。

?

  (三)棉紗進口同比下降,趨勢尚不明確

  海關發(fā)布的數據顯示,近幾個月,我國棉紗進口同比下滑,目前已經出現(xiàn)下降趨勢,但尚不明顯。

  從全年看,2014年,進口紗將于2013年基本持平。由于國產紗質量仍由于進口紗,隨著國內棉價下跌,外紗優(yōu)勢也在減弱,預期2015年進口紗數量會繼續(xù)下降。11月我國進口棉紗16.4萬噸,環(huán)比減少5.2%,同比減少6.7%。1-11月份,累計進口棉紗180萬噸,同比減少6.7%。

  貿易商反映,目前進口紗需求不佳,價格承壓。目前港口外紗總量在6萬噸左右,主要集中在廣州、青島、寧波、上海、張家港等幾個港口。普梳環(huán)紡21支進口紗價格在18900-19100元/噸一線,環(huán)紡32支在20600-21000元/噸,繼續(xù)下跌。

?

  (四)紡織出口增長

  2014年前期,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維持增長勢態(tài),整體良好。但11月,由于出口增速放緩,我國貿易順差創(chuàng)出歷史高位,紡織出口也出現(xiàn)了明顯下滑。11月我國紡織紗線及制品出口95.5億美元,同比增長0.89%,環(huán)比下滑2%。1-11月累計出口1024億美元,同比增長5.3%;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148億美元,同比下滑1.3%,環(huán)比下滑11.9%,1-11月累計出口1704億美元,同比增長6%。11月份紡織紗線制品及服裝共出口243.5億美元,環(huán)比下滑8%,同比基本持平。

?

  七、內外棉價差收窄,棉化纖價差縮小

  (一)內外價差收窄

  我國紡織業(yè)發(fā)達,棉花需求旺盛,除2011年內盤先跌導致內外價差倒掛一段時間外,長期以來內外棉基本都是正價差。由于國內的期貨價基本相當于紡織廠提貨價,加之今年期貨領跌,我們以期貨價格來計算內外價差。

  由于價優(yōu)量少,港口澳棉人民幣報價在16000元/噸以上,印度棉報價在70美分/磅上下,美棉在73美分/磅左右。CotlookA指數目前在70美分/磅上下。

  以期貨主力合約看,目前1%關稅下的價差在2000元/噸左右,回落至正常區(qū)間;而滑準稅下價差在-700元/噸左右,處于低區(qū)域。而實際上,雖然外棉基差一直較高,加之配額量少,從我國紡企采購棉花度看,內外棉價差基本接軌。但是要考慮的是,雖然目前內外棉價差已經回歸到歷史正常水平,但是由于宏觀大環(huán)境和我國紡織業(yè)都有了深刻變化,因此內外棉價差或會突破以往的歷史水平。內外價差從前兩年的歷史高位回落到目前的正常區(qū)間內,短期會對國產棉有一定支撐,但是考慮到我國目前棉花質量普遍欠佳,因此,從較長期看,在某個階段可能出現(xiàn)內外棉價差倒掛、國產棉價格低于進口棉的情況。

?

  (二)棉-化纖價差縮小,原油下跌拖累化纖

  由于棉價跌幅較大,今年以來,棉花和化纖的價差明顯縮小。截至12月中下旬,棉花和粘膠纖維的價差繼續(xù)收窄,較去年同期大幅縮小5200元/噸以上,至1700元/噸左右;棉花和滌綸的價差由也較去年同期下降近4000多元/噸,降至4000元/噸以內。

  今年以來,棉花和化纖價差明顯縮小,但是近期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原油價格跌勢不止,石化產品承壓下行,下游滌短價格穩(wěn)步下行,不斷刷新年內新低,導致棉滌價差再次擴大;此外,過去幾年紡企化纖對棉花的替代大幅上升,目前的棉價還遠不足以讓企業(yè)的配棉比發(fā)生明顯變化。因此,盡管棉花的優(yōu)勢在回升,但對化纖的反替代還需要時日。

?

  八、國際市場

  (一)美棉出口平衡

  據美國農業(yè)部,截至12月1日,美國本年度已加工陸地棉232萬噸,上年同期為187萬噸,2012年同期為278萬噸,2011年度同期為265萬噸。本年度已加工皮馬棉7.7萬噸,上年同期為8.6萬噸。截至12月11日,美國累計簽約出口2014/15年度陸新棉160.9萬噸,其中陸地棉出口158萬噸;累計裝運43.9萬噸,裝運率為27%。

  其中,中國簽約進口美棉31.1萬噸,占美棉出口量的19%;裝運10.6萬噸,占美棉總裝運量的24.%,占中國已簽約量的34%。

?

  收儲期間,國產棉進入國庫,紡企大量進口外棉。隨著收儲結束、內外棉價差收窄以及配額量少,中國企業(yè)進口棉花數量明顯減少,在美棉出口所占的份額大幅回落。目前土耳其是進口美棉*多的國家。

  由于此前中國占美棉出口份額較大,在集中補庫期會對外盤形成支撐;但隨著我國進口放緩,紡企隨用隨購,這種平穩(wěn)的采買模式,很難對價格產生強勁推動。

  (二)澳棉減產,高等級棉

  由于天氣干旱,2014/15年度澳棉產量預期大幅下降44%,至50萬噸上下。由于澳棉是中高等級棉,加之今年國產棉質量下降、美棉質量也一般,因此,全球高等級棉會有一定缺口,特別是國內,由于國產棉質量普遍較差,高低等級棉價差或擴大。

?

  (三)關注印度政策

  過去幾年,我國收儲托起了全球棉價。隨著收儲退出、下游平淡,全球棉價下跌。今年各國棉農都有惜售情緒,各國政府也出臺了支持政策,但力度難與我國的收儲相提并論。目前主要關注印度。

  10月中旬時,印度方面表示,印度國有棉花公司(CCI)計劃在2014/15年度以*低保護價(MSP)收購折皮棉85-119萬噸的量,*多119萬噸。據了解目前CCI累計收購皮棉46萬噸,并計劃在年底前收購60萬噸。美國農業(yè)部預期印度今年紡織用棉500多萬噸,如果印度能收儲100萬噸,會對行情產生支撐;但CCI的收購一般是在當年收、當年拋。且據了解,近期CCI正在向政府申請出售所收購的棉花,如果申請通過,CCI將于2015年1月開始拋售棉花,具體情況有待關注。

  關注印度,一是印度已經超過中國,成為全球*大的產棉國,USDA預計印度今年棉產量675萬噸;二是印度棉近年大量出口至中國,是中國進口*多的棉花。在中國進口減少、印度增產的情況下,印度棉壓力較大,進而令國際棉價承壓,由于印度棉質量相對較差,因此印度的動向將決定國際棉價底部位置。從短期看,12月底是印度棉到港高峰。9-10月我國進口量一直在萎縮,如果11-12月中國仍沒有大量采購印度棉,對國棉有利。

  九、國產棉質量問題及鄭棉交割

  (一)收儲造成國產棉質量下滑

  收儲三年的各種遺留問題陸續(xù)浮出水面。隨著內外價差的縮小,目前更為嚴重的是國產棉質量大幅滑坡。受收儲支撐,近幾年我國棉農傾向于種植高單產的棉花,棉花產量增加的同時,質量下降;從加工環(huán)節(jié)看,收儲期間棉花加工廠不重視棉花加工,大量低質棉涌入國庫。收儲時期的接貨方是國家,質量的隱患尚不明晰。但隨著收儲退出,棉花、加工廠和貿易商都要面對棉花的真正使用者-紡織廠。從今年紡企的反饋看,國內棉花普遍馬值高。特別是新疆機采棉逐漸普及,但機采棉短絨率高、含雜大。歸結起來:質量下滑,紡企使用不適。

  國產棉質量的下滑造成現(xiàn)貨分化嚴重:優(yōu)質棉價格穩(wěn)定,仍頗有市場;但低質棉充斥市場,銷售困難。

  (二)本年度期貨升貼水利于低質棉交割

  期貨本年度交割規(guī)則設置上,一是機采棉可以交割,且沒有貼水,而現(xiàn)貨市場上機采棉對手采棉的貼水在500-1000元/噸;二是交割上對顏色級升貼水較大,但馬值長度及其他內在指標升貼水較少,沒有充分體現(xiàn)質優(yōu)價優(yōu)的原則。而今年國產棉馬值普遍較差,不能滿足紡企需要。因此,這意味著有大量不能吸引紡企的棉花可以進入期貨交割,這也是現(xiàn)貨相對平穩(wěn)、但期貨維持貼水的一個原因。從鄭州倉單可以看出,雖然新年度期貨價格持續(xù)下跌,但倉單預報仍在增加,且11月合約交割后,注銷倉單的量并不多,表明倉單棉不能吸引企業(yè)。這也意味著,由于現(xiàn)貨低迷,期貨成為加工企業(yè)選擇拋貨的一個地方,因此,至少在本年度,期貨貼水現(xiàn)貨或成為常態(tài)。

?

  十、總結及操作策略

  過去十年,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導致對原材料需求旺盛,2008年金融危機后,我國的四萬億政策在短期內穩(wěn)住市場,使得下游需求急劇爆發(fā),供需出現(xiàn)缺口。這在隨后幾年引發(fā)了大宗商品的再次暴漲,而棉花則在基本面配合下在2011年創(chuàng)出新高。

  目前,我國經濟增速整體下了一個臺階。且從政府屢次表態(tài)可以看出,當局對經濟下行的容忍度在提升,并反復強調經濟要“改革、調結構”。此外,全球自2008年以后經濟一直沒有真正好轉。目前僅美國經濟出現(xiàn)了較好的復蘇跡象。

  傳統(tǒng)上認為,農產品的價格主要取決于供應。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過去十年,由于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整體上對各種原材料的需求一直是強勁的,需求的增速高于供應的增速。因此,在需求恒定上升的情況下,研究上只要關注供應的變化即可。但目前的情況是:前多年在中國推動下,全球供應持續(xù)擴張,而需求卻在急劇萎縮。因此,對大宗商品而言,目前供應減少已經不是主要問題。

  從棉紡織行業(yè)看,形勢非常低迷。如果單從供應角度出發(fā)意義并不大,因為2011年大漲時的棉花供應未必會比現(xiàn)在少,現(xiàn)在的棉花供應也未必嚴重過剩。主要是大環(huán)境的變化導致下游出現(xiàn)了深層次的調整。一是從宏觀經濟看,調結構是我國的主旋律,隨著經濟回落,國家調整產業(yè)機構,紡織等低端制造業(yè)首當其沖會受到沖擊;二是我國紡織業(yè)已經過了高投入、高增長、高盈利時期;三是我國紡織業(yè)明顯也在進行產業(yè)升級,而高端紡織生產恰好用棉量少,耗棉大的低端紡織廠在大面積關停。

  基于這些原因,目前棉價很難像2008年那樣快速反彈。2008年棉價探底后能迅速回升一是各國政府大力刺激,導致需求迅速企穩(wěn)回升;二是當時我國紡織用棉量仍處在高峰。但目前這兩者都不具備。

  目前市場:價格低迷,心態(tài)悲觀,貿易商離場,各環(huán)節(jié)壓縮庫存;價格處在下行通道,紡企為防止虧損,必然維持低原料庫存。這是典型的熊市特征,而熊市中買方對賣方議價能力增強。在宏觀不利和

  產業(yè)調整的情況下,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紡企會維持低庫存狀態(tài)。也就是說,雖然棉花供應方面的一些利空(高庫存、增產、內外價差)已經逐漸消化,但主動權在下游。棉花市場出現(xiàn):定價權向下游轉移,紡企低庫存成常態(tài)。

???
短周期上,11 月央行[微博]兩年來首次降息。此次降息不能單看做是一次性的,因為政策是具有連貫性的。后續(xù)應該還會有一系列舉措釋放流動性。因為在調結構的過程中,也要防止經濟過快下滑。棉花基本面看,棉價已經跌至加工廠成本,買賣雙方會有個博弈過程,目前尚沒有條件讓現(xiàn)貨大幅低于成本;另一方面,現(xiàn)貨并未明顯好轉,加工廠關注期貨價格,如有少許利潤,就會考慮在期貨上拋貨。從這一點看,期貨市場“出錯“并給投資者提供”糾錯“的機會很少,已經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狀況,短期趨勢性不強,市場波動率下降,可操作性不強。因此,國內要打破這種平衡主要看外盤。時間周期上,外盤在12月見底的概率較大,如外盤能企穩(wěn),加之宏觀在寬松,短期內盤有望出現(xiàn)一定反彈,但高度也很有限。

  整體上,棉花熊市還未結束,從更長期看,種棉對農民吸引力下降,明年國內減產是大概率事件。而隨著宏觀經濟改善,紡織用棉有望改善,棉價下方雖然仍有空間,但也漸進尾聲,明年下半年有反彈做多的機會。

  不過目前質量是制約國產棉的根本,期貨所代表的棉花質量不能吸引紡織廠,收儲導致國產棉普遍質量下滑的問題需要幾年時間解決,需要從農民、加工和貿易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調整,產業(yè)的好轉也非一時之功,在徹底好轉之前,棉價還會維持較長時間的底部震蕩。僅供參考。

?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yè)搭建互聯(lián)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chuàng)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yè)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lián)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yè)壁壘,打造出行業(yè)創(chuàng)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yè)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客戶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飾有限公司
  • 浙江圣達生物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長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桑德斯微電子器件(南京)有限公司
  • 上海嘉疊貿易有限公司
  • 上海紐特絲紡織品有限公司
  • 無錫露米婭紡織有限公司
  • 東方電氣風電(涼山)有限公司
  • 寧波圖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 江蘇力之創(chuàng)特種裝備制造有限公司

相關資訊

暫無相關資訊

行業(yè)熱點

百檢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昌县| 青浦区| 宜都市| 曲周县| 合肥市| 鹤山市| 抚远县| 青冈县| 山西省| 永嘉县| 林口县| 栾川县| 南陵县| 柏乡县| 鞍山市| 海口市| 西平县| 清流县| 法库县| 辛集市| 尼玛县| 榆林市| 靖西县| 万年县| 开原市| 卓尼县| 镇巴县| 祁阳县| 湖南省| 阳泉市| 天全县| 南汇区| 澄江县| 明光市| 乌鲁木齐县| 峨眉山市| 麻城市| 永年县| 上杭县| 手游| 黄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