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50年前,由于貪圖*為便宜的價格,巴菲特購買了一家美國大型紡織企業。奈何抵擋不住低成本的新興市場競爭,美國紡織產業正日薄西山,這家紡織企業也不能幸免。巴菲特使出渾身解數,也不能讓這家公司起死回生。*后,巴菲特不得不放棄在紡織上的投資,轉而利用現金流收購其他私人企業和上市公司的股權。這家紡織企業的名字叫伯克希爾·哈撒韋,今日全世界*大的投資控股公司。當初的紡織業在這家公司身上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核心業務是保險(放心保)。
50年后的今天,美國的紡織業似乎在成本上重新奪回了優勢,并成功地吸引了來自全球紡織業霸主中國的投資。據報道,棉紡織龍頭企業浙江科爾集團有限公司將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蘭開斯特郡開設其**家海外工廠,投資總額為2.18億美元。**期工程將在2014年2月破土動工,預計2014年10月投產。
紡織業一直以來被視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當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時,紡織企業就有動力把工廠遷移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和地區,這也導致了全球紡織業中心的不斷轉移:工業革命后的英國—獨立后的美國—二戰后的新興市場國家—中國。如今,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中國的紡織企業越來越多地在越南、柬埔寨、印尼等東南亞國家投資建廠。
棉紡企業往勞動力成本更高的美國轉移,似乎有點令人費解。美國哪方面的優勢吸引了浙江科爾呢?答案是棉花的價格。正是中美棉花之間巨大的價差吸引了科爾赴美建廠。科爾算了一筆賬:這個在美國新設的工廠,年棉花用量在15萬噸左右,雇工500人。公司國內勞動力每年每人成本在5萬元左右,美國則需要20萬元,但國內勞動力成本逐年在上漲,美國這個水平已經維持了20年。即使不考慮中美之間工資不斷縮小的趨勢,目前的工資差距不過讓科爾每年多付出7500萬元。但是,美國棉花平均價格要比國內便宜5000元/噸,這樣的話,棉價一項就節省了7.5億元。美國工人工資再翻一番,也足以覆蓋。
有人可能有疑問,美國棉花便宜直接進口就是了,工廠還是建在國內,這樣還可以利用國內相對廉價的勞動力。但國內目前限制棉花進口,當內外價差足夠大的時候,資本就可能被用來直接去國外開辦工廠、就地采購。實際上,發達國家企業面對國外廉價勞動力的誘惑去國外投資也是同樣的道理。
為了保護棉農的利益,限制棉花進口,結果卻可能無益于國內紡織產業。這種不利體現在三個層面:一是紡織業資本流到國外;另一個是留在國內的紡織企業因為高成本而無法與國際對手競爭;再一個就是,限制國外棉花的進口,可能招致國外的貿易報復。棉花是紡織業的原料,如果棉花保護主義無益于國內紡織業,那也意味著大大削弱摧毀了國內棉花的需求。需求減弱,國內棉花的價格很難得到維持,*終損害的還是棉農的利益。
(文章來源:長江商報)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