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新疆是全國*重要的產棉區,南疆棉花種植面積達2000萬畝,約占全疆的2/3。
“在南疆地區無膜種植棉花,出苗率、成苗率、早熟是關鍵因素。‘中棉619’通過豐產、特早熟、耐鹽堿、耐低溫的四親本聚合雜交選育而來,適合在溫差大、鹽堿重、長日照的南疆地區無膜種植。同時我們還研發集成了一系列配套生產技術,有利于節約成本和保護環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原所長喻樹迅說。
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選育的“中棉619”具有特早熟、耐鹽堿、耐低溫等優點,在無膜覆蓋條件下也能夠快速萌發出苗,其出苗率和成苗率與覆膜條件下的出苗率和成苗率無明顯差異,可實現無膜早熟豐產穩產。
經過專家現場考察和測產,該品種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新疆開始大范圍推廣使用地膜覆蓋技術種植棉花,棉花大幅增產,被業界稱為一場“白色革命”。但隨著地膜投入量不斷增加,殘膜造成土壤結構嚴重破壞,“白色革命”逐漸變成了“白色污染”。
“殘膜污染還嚴重影響新疆棉花的產量和品質,尤其對近千萬畝機采棉影響很大。”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楊禮勝說。
據統計,152 0173 3840年至2016年間,新疆共向農區投入地膜約250萬噸,其中棉田覆膜占新疆地膜使用量的60%左右,新疆已成為全國農膜殘留環境污染嚴重地區之一。為此,新疆先后出臺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田地膜管理條例》和《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強制性地方標準;投入2.82億元在62個縣建設了66個地膜回收加工廠,投入2.7億元在41個縣實施了地膜回收補貼項目。
“這一成果初步實現了棉田無膜化種植的目標,不僅減少了新疆棉田殘膜對生態環境和原棉的污染,還對新疆棉花生產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中國農科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華俊現場考察了無膜棉田間種植情況后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