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新疆作為我國*大的棉花產區,當地有一半以上的農民從事棉花生產,每年棉花收入占其現金收入的比重高達60%。近年來,由于國內棉花市場波動大,新疆數百萬棉農飽受價格波動之苦。此前“看天吃飯”的棉農,其收入主要取決于當年的天氣環境,或是依靠政府的補助。出于對期貨等風險管理工具運用的缺乏,棉農在棉花價格的波動中往往處于被動承受的地位。
客觀來說,期貨作為風險管理的主要工具確實可以幫助部分較為成熟的參與主體,有效規避價格波動可能產生的風險,但目前從我國的現實情況來看,參與棉花期貨市場的主體仍以大中型涉棉企業為主。而針對占產業內多數的棉農來說,現階段由于資金、能力、風險管控意識等方面的欠缺,不僅尚未參與到期貨市場,這部分群體短期內也很難達到參與期貨市場的要求。因此,設計滿足這部分群體要求的金融衍生產品,幫助他們從容應對風險就顯得尤為必要。
那么,針對這一難題是否已有解決方法了呢?答案是“有”!那便是“保險+期貨”這一模式。據悉,為應對棉價頻繁波動,在我國棉花主產區的新疆,部分縣市已開展“收入保險+期貨”試點。
此前,為提高棉農主動抵御市場風險方面的能力我國已進行過相關實踐,從2014年開始,國家就在新疆實施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的試點,但隨著這一政策的落實,其弊端也逐漸顯現。一則是國家財政為該政策背負了較為沉重的負擔,更主要的是生產補貼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價格信號向產業鏈下游傳遞的真實性。針對上述不足,通過“保險+期貨”的方式來補貼農業,補貼保費,不僅更加符合市場化的要求,同時通過優化財政價格補貼政策,也為政府提供了更加多元的農業調控方式。
按照新疆出臺的《2017—2018年度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工作要點》,“保險+期貨”試點工作已在莎車、巴楚等產棉縣市展開。這意味著,新疆已開始探索新型棉花補貼方式,為百萬農民“避險”探路。
新疆喀什的莎車縣和巴楚縣是我國優質棉產區,同時莎車縣也是***貧困縣。利用“保險+期貨”這一模式,通過對喀什地區貧困縣棉農提供的棉花價格保護,棉農的基本收入得到了*大保障。同時與期貨公司傳統扶貧工作有所不同,通過對莎車縣棉農保費的減免,使這一嘗試真正做到了“金融扶貧”中精準扶貧的相關要求。
分析人士表示,“保險+期貨”作為在中央一號文件中頻頻提到的熱詞,通俗的說就相當于農產品保險。在涉棉產業的具體操作中,棉農不需要了解復雜的期貨交易過程,只需向保險公司買入價格保險,保險公司用保費向期貨公司買入看跌期權,由期貨公司在期貨市場上進行風險對沖,從而形成風險轉移和對沖的閉合鏈條,在使棉農擺脫因棉花價格的波動的同時使各方從中獲益。相較于美國等發達國家,我國在農業風險管理方面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
總的來說,“保險+期貨”這一新業態當前雖然仍面臨種種問題,但已逐漸成型。國家對“保險+期貨”這一新興模式也持相當肯定的態度。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和偏遠地區的期貨服務,助力精準扶貧,成為當前期貨市場堅持服務實體經濟根本發展方向,從而貫徹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的工作重點之一。
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2016年,鄭商所在棉花和白糖品種上開展了10個“保險+期貨”試點項目,均取得了積*成果。2017年,鄭商所也將進一步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按照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及證監會工作部署,以“擴大覆蓋范圍、助力精準扶貧,豐富試點內涵、貼近農戶需求”為工作原則,積*開展“保險+期貨”試點建設工作。
有理由相信,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棉農、期貨公司、保險公司和交易所幾方的共同建設之下。隨著“保險+期貨”試點的逐步擴大,以及期貨市場自身的不斷完善,將為涉棉產業營造出良好的發展環境,同時也將借此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符合市場化運作的涉棉企業風險管理新路徑。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