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在沙灣縣老沙灣鎮窟窿灣村鐵牛農機合作社棉花播種現場,另記者驚奇的是,這里的播種機都實現了無人駕駛。通過GPS衛星導航完成整個播種作業,GPS衛星導航播種作業兩行之間的誤差不超過兩公分,同時它可以使每臺播種機節省兩到三個勞動力。
除了使用先進的播種裝備,今年,合作社的棉花種植還有新亮點。
老沙灣鎮鐵牛農機合作社理事長黃建忠說:今年,合作社5360畝地都是用一個品種,為的就是把棉花的品質提高,叫老百姓有一個好的收成。
沙灣縣農業局農技推廣中心**農藝師高永健說:全縣的棉花推廣品種在五個以內,主推新陸早61、新陸早60等早熟優質豐產的棉花品種,實行單品單種。在土地上實行共贏制土地合作社集中統一連片種植,實行全程機械化作業。
近6000畝耕地種一個棉花品種,合作社成立前,黃建忠想都不敢想。為適應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2016年,黃建忠牽頭在村里成立股份制土地合作社,得到村民們的支持。
老沙灣鎮窟窿灣村村民黃建軍說起合作社的優勢時侃侃而談:合作社可以用新技術新科技,提高作業質量,提高產量提高品質,我們還可以團體購買農資,可以降低成本,可以節本增效增加我們的收入。
老沙灣鎮是植棉重鎮,棉花種植面積超過20萬畝。今年,該鎮通過土地股份合作社經營提高棉花生產的組織化、規模化程度,降低棉花生產成本。
老沙灣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顧光一說:今年該鎮落實的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面積已經達到70000畝,老百姓現在對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認可度、認同度和參與度都非常高。老沙灣鎮也希望通過今年的試點,讓老百姓能提高棉花生產的效益,提升棉花的品質,*終能夠使老百姓享受到棉花供給側結構改革的紅利,達到增產增收增效的目的。
今年,自治區大力推進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縣積*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推動共贏制土地合作社建設,全縣30萬畝棉花供給側改革試點面積全部由合作社完成。通過合作社實行統一品種、統一播種等“六統一”管理模式,提高棉花品質滿足棉紡企業需求,加快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為棉花節本增效農民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