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其實,不受水淹的棉農,今年產量也不高。大豐市農業科技部門幾位從事多年棉花產銷工作的同志反映,今年棉花結鈴期,沿海棉區連續多雨,低溫寡 照,導致正處開花結鈴盛期的棉花大面積減產,預計全市棉花平均畝產約125公斤。而去年,平均產量達到250公斤。而且去年有國家的棉花臨時收儲政策 “托” 著,一斤
除了籽棉收購報價低,今年商品棉市場價格也特別低。金豐紡織公司棉花收購站前,一塊小黑板上清晰地寫著“籽棉收購價3.0元/斤”。 前來詢市問價的農戶問公司負責人棉價低的原因:“這個價比去年同期每斤4.5元少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究竟是怎么回事?”業內人士幫助解釋,前兩年國家給予 保底,今年實行市場化運作,現在的市場棉價一直比較低迷,過去有國家托著,國內棉價比國外棉價高的一塊由國家買了單,今年國家新政下來了,也給補貼,但補 多少怎么補尚待具體細則,但不一定還能平到四、五塊錢一斤的棉價,獨獨今年又受了災,棉花產量又低,這樣一正一反,農戶的種棉收入就少了。
農民陳漢勤說,他家種了4畝棉花,目前摘花800多斤,估計在田還有400斤。按現在的價,就算全賣了,也就3600元。但棉種、農藥等農資成 本就有152 0173 3840元。把人工算進去就虧大了。老陳的話在當地頗具現實代表性,據當地從事經信統計和城鄉調查的專業人員提供的調查數據,鹽城的大豐、射陽等主 產棉區今年種棉生產用種子、化肥、農藥、薄膜等生產資料,每畝投入需要380元。種1畝棉花約需16個勞力,按1個勞力每天80元報酬計算,1畝人工成本 就要1280元。也就是說,1畝棉花,農民各類投入近1700元。“售棉收入,每畝只有900元,棉農當然沒興趣,也不想再種” 調查人員如是說。棉花產量低,價格低,一些農民產生了惜售心理。“截至目前,我們公司棉花收購站共收購籽棉180萬斤左右,只收了上年同期的四分之一。” 一位棉業公司辦公室負責人告訴信息員,從2011年開始,國家政策“托底”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棉花價格。但今年國家取消了收儲政策,棉價一下子跌破農民心 理預期,大家都有些不適應,覺得種棉花風險大,沒保障。還有人企盼低市反彈,以為說不定棉市會來個后首翹呢?于是在當地,整村的莊戶人家至今未售過一瓣棉 花的鎮鎮都有。
當然,籽棉收購不足,棉紡企業并不緊張。一位紡企老總介紹說,棉紡企業無法使用到足夠的內地自產棉,但開放的市場下企業可以選擇使用新疆棉和進 口棉。他表示,新疆棉花加上物流支出,價格和本地棉花持平,而規模紡織企業都有棉花配額,國際市場的棉花價格比國產棉低得多。周邊拿不到棉花了,紡企只能 眼睛向外了。“以前,有棉花收儲政策,紡織企業都按照國家的棉花收儲價格,來計算成品紗價格;現在,沒有了收儲政策,我們只能按市場紗價,來倒推棉花價 格。應該說,現在的棉價,完全是由市場決定的。”
信息員在傳統棉區走訪時反復告訴大家,國家對農民植棉還是鼓勵和支持的。11月4日下午,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等有關部門召開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 試點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決定對江蘇等9個內地棉花主產區實行中央財政補貼,要求各地加快制定補貼細則。可但即使有這樣的“政策福音”,農民還是開心不起 來。信息員廣泛問訊分析認為,江蘇地區即使按每噸2000元的*高標準執行,棉農每畝得到的補貼也不會超過200元,農民植棉還是要虧損。而補貼只能是補 貼,不是保賺不賠的“令箭”, 農民種田總歸有豐歉年之別,如果豐收了笑嘻嘻把錢朝兜里揣,欠收了嘟嚷嚷要不怨天憂人,要不待價而沽。所以,我們的農民朋友也應理性對待農產品市場的漲 跌,體會國家出臺補貼政策的殷殷盛情,坦誠接受生產上的諸多變化,從中趨利避害,贏取*佳經濟效益。
棉花,讓傳統產區棉農很傷感很糾結,其產業優勢正逐年隱退。棉花如何才能溫暖棉農?棉區資深棉花生產技術專家們認為,科技興棉是棉花產業的根本 出路,通過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普及推廣,減少人力、物資等投入,千方百計降低植棉成本,把棉花生產的比較效益趕上去是傳統棉區煥發產業優勢的良方。 同時,他們也建議傳統產棉區農民,調整種植品種結構,不一定就一味壓減棉花種植面積,你可以搞優化棉花栽培方面的嘗試,你可以搞棉田間套種,調整播幅,在 一部分棉田因地制宜發展一些高產高效的特經作物的立體種植,目的在于既保護傳統優勢,又提高棉田產出效益,努力增加農民種地經濟收入。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