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 “隨著新疆
近期,關于溫州百億民間資金流向新疆“炒”棉花的消息頻頻出現在一些媒體的報道中,報道里不僅有投資者的姓名,還有資金總額,其中引人注目的數據則多來自新疆浙江企業聯合會。
然而,新疆浙江企業聯合會辦公室主任王艷紅日前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卻表示,有關溫州百億民間資金到新疆“炒”棉花的傳說和報道純屬炒作,與事實并不相符,“商會從未給媒體提供過這樣的數據,也無法作出這樣的統計數據。”
溫州百億資金“炒”棉花系炒作
盡管此間一些媒體對溫州百億資金流向新疆“炒”棉花的報道言之鑿鑿,但一些早已進入新疆的溫州棉商卻向記者表示,他們對此毫不知情。
在新疆從事棉花收購加工行業多年的溫州棉商李長亮近期頻頻出現在報刊上,幾乎每篇關于溫州游資進新疆“炒”棉花的文章中都會提到他和他的企業,但李長亮對此卻是倍感詫異,“我從未就此類話題接受過媒體采訪,實在不明白我的名字怎么就上了報紙?”李長亮說,他將對炒作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李長亮的哥哥、新疆阿克蘇地區溫州商會會長李長春告訴記者,早在2002年,溫州民間資金就已大規模介入新疆棉花收購市場,他自己就與阿克蘇10萬畝棉田的公司和農戶簽有訂單,把棉農的棉花收購上來,然后再賣給軋花廠。但是他強調,近期所謂百億游資來新疆“炒”棉花的說法,完全是無中生有。否則,他們這些在棉花主產區投資建廠的溫州棉商不可能一點都沒有察覺。
民間投資缺權益保障處境尷尬
記者了解到,雖然百億資金到新疆“炒”
棉花系人為炒作,但溫州巨額資金在尋找出路確是實情。溫州市委書記邵占維向本報記者透露,據估算,目前,溫州的民間資本大約在1萬億元左右。資本逐利而流的本性,加上浙江人*強的投資意識,使這些民間資本的擴張一直引人注目。
2002年,全國能源緊缺,煤炭價格飛漲,溫州民間資本流向山西,收購了山西省半數的煤礦;同一年,棉花減產,棉價上升,溫州30億民間資本進入新疆收購棉花;2006年,商品期貨牛市,溫州許多民資投向有色金屬礦產;2007年,石油價格上漲,50億元溫州民資進入西部收購油井;現在,海南三亞又有項目吸引大量的溫商資本,在當地注冊資本達百億元。
然而,經濟形勢和政策的變化,讓溫州民間資本陷入彷徨和尷尬境地。
在2008年俄羅斯“灰色清關”事件中,溫州民資損失數十億元;在迪拜金融危機中,溫州投資者幾百億元的房產被套,資產至少縮水30億元。2009年,山西省對煤炭產業著手進行整合,對投入到山西的溫州民間資本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民間資本投資缺乏切實的權益保障。”紹興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車曉端認為,雖然近年來,我國陸續出臺了關于促進民間投資的意見或辦法,但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還得不到切實的權益保障。
民資投向需法律引導
經歷過“炒房熱”、“炒煤熱”、“炒礦熱”,下一步,溫州的民間資本將何去何從?
“民間資本的出路在于轉型。”全國人大代表、知名企業家南存輝建議,應盡快出臺鼓勵引導民間投資的優惠政策,明確民間投資的準入領域、準入條件,進一步放開市場,降低門檻。加大對企業轉型升級、設備更新和技術研發的財稅支持,激活民間資本的投資愿望。
就在不久前,溫州市市長趙一德透露,將組建溫州民間資本投資服務中心。據溫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忠強介紹,溫州希望借助這一平臺,讓民間資本能更充分地享受政府非禁即入的投資政策,涉足高新技術產業、旅游業、服務業等投資項目,促使溫州經濟轉型升級。
“要從根本上保障民間投資的合法地位和權益,消除民間投資的后顧之憂,必須盡快制定符合實情和發展需要的民間投資促進法規。”車曉端認為,應該從法律的角度規定民間投資能夠進入的領域和民間投資的方式、比例、規模等一系列內容,切實減少對民間投資的行政干預,使民間投資有法可依。通過法律上的平等保護和經濟上的平等競爭保障,進一步打破壟斷,化解民企市場的“玻璃門”。
浙江工商大學教授王志邦也建議,進一步完善有關的法律法規,有效保護民間投資、資產和經營權益不受侵犯;進一步清理和減少行政審批許可,堅決取消各類越權制定的收費項目;同時,進一步簡化民間投資審批程序,營造公平公正的投資競爭環境。
“要如大禹治水般,通過法律手段引導好民間資本的投向。”曾經擔任過溫州市委書記、浙江省紀委書記、中紀委副書記,現任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的劉錫榮認為,在國家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溫州民間資本到哪里投資,投什么,不應該受外界過多的評論和指責。對待民間資本,政府也不能用行政命令去堵去管,而是應該用市場手段去疏去導,通過法律手段規范引導好這些千辛萬苦才積累起來的民間資本。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