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統一了起來。?
“定制”在流水線上完成
?
登錄紅領的“私人定制”客戶端入口,選擇身體18個部位的22個尺寸,根據配圖提示,不同部位的樣式、扣子種類、面料,乃至每條縫衣線的顏色可以隨意搭配。這樣,不超過10分鐘,就可以完成一件為自己設計的西裝款式。
?
在線付款、提交,自己設計的西裝就會通過電子商務平臺跟隨電子標簽進入工廠車間的流水線。從接單到發貨,只需要7個工作日。
?
在紅領集團的上裝車間里,各色款式不同的西服上裝讓人感覺這里并不像一個流水線車間,更像一家服裝店的展示店鋪。這一過程雖然是流水線作業,但每件訂單要求不同,比如一個縫制扣眼的工位上方,就掛著7排、每排15支不同顏色的縫線。幾百件上裝顏色、面料不同,就連內里上的繡字、口袋的設置都是一件衣服一個樣。
?
“比起傳統手工定制,我們一道工序也沒有省略,但通過數據系統和流水線結合,一次制作完成,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紅領集團常務副總裁李金柱說,公司用工業化流程生產個性化產品,成本只比批量制造高10%,但回報至少是兩倍以上。
?
李金柱說,對于定制服裝來說,版型設計是關鍵一環,意義相當于蓋樓用的圖紙。傳統的正裝定制意味著全流程手工制作,手工量體,手工打版,然后用廉價衣料手工制作毛坯,客人試穿后再次修改,如果效果不好,毛坯的制作和修改可能會再來一次,如此反復,至少三個月已經過去了。
?
“現在,在新技術的支持下,紅領將這一切的游戲規則都打破了。”李金柱說,原本全手工制作,動輒價格數萬元的定制西服的價格被降低到了一兩千元,制作周期也從半年左右變成了7個工作日。對比國內普通的西裝定制,一條小型定制生產線平均**有5套左右的產能,而紅領是其240倍,全流程可復制,還可隨時增補人員擴大生產能力。
?
大數據是核心
?
在紅領集團董事長張代理看來,工業化生產滿足個性化需求的核心問題在于解決手工打版,也就是輸入身體尺寸數據后,cad會自動匹配*適合體型版型。
?
在cad打版過程中,1個數據的變化會引起9666個數據的同步變化,有很強的銜接關系。也正因為如此,才能保證衣服貼身合體,“這個沒有大數據是做不成的。”張代理說。
?
紅領歷時11年,用3000多人的工廠做試驗室,對傳統產業升級進行探索與實踐,至今已投入2.6億元,積累了超過200萬名顧客個性化定制的版型數據,包括款式和工藝數據。在大數據支撐下,運用互聯網思維,建立起了個性化量身定制平臺――rcmtm(redcollarmadetomeasure)。
?
在過去的11年中,紅領用每年大約40萬套的西裝制作數據,建立人體尺寸與西裝版型之間的大數據庫,用制作建筑圖紙的方式,根據顧客的身體數據進行計算機3d排版。定制平臺的款式數據和工藝數據囊括了幾乎全部的設計流行元素,能滿足各種設計組合。
?
根據普通人的身形數據做出的3d打版模型,貼合度幾乎就像人的第二層皮膚。每位顧客的不同需求,都被存儲在一個芯片上,該芯片全流程向生產流水線和供應鏈傳達指令,流水線上的員工根據芯片指令完成制作。
?
直面消費者
?
現在,紅領業務有60%在美國市場、30%在歐洲市場,每一分鐘都有幾十個訂單從世界各地飛來。但李金柱說,紅領未來*想做的還是國內的西服定制市場,“中國有13.7億人,穿西裝的人約有3億,可常規西服號碼只有6個號型,一個號型就要覆蓋5000萬中國人,這其中有巨大的定制需求。”
?
作為中國**個實現西裝****定制的企業,這樣“私人定制”也帶來了創新電子商務零售c2m(customertomanufacture)的新模式:生產工廠直接面對消費者。這被紅領認為是一種**的商業模式。
?
也正是通過此,紅領集團建成了客戶快速響應的電子商務平臺,實現了信息化、工業化融為一體的從服裝設計方法、生產模式到經營模式的創新發展。過去只有少數人穿得起的“高大上”定制,通過這個平臺變成了多數人消費得起的大眾定制。
?
李金柱說,紅領信奉人人是設計師、人人是消費者、人人是經營者的理念,在不斷謀求轉型升級的道路中,找準自身定位,通過將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與傳統制造業**結合,打造“紅領數字化大工業3d打印模式企業”。
? ? 更多內容請關注中國百檢網(www.szlh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