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代建福感到慶幸。這位河北省高陽縣南尖窩村47歲村民,和妻子好幾年前就不種棉花了。
在他所在的村子,十年間,租地種棉的租金從80元漲到如今每畝600元,成本不斷上升,種植棉花費時費力,還不賺錢。現在僅有少數租戶還在種植棉花。代預測,在國家停止對棉花收儲的情況下,這些租戶可能都要轉行。
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近日聯合發布2014年棉花目標價格,為每噸152 0173 3840元。同時,2014年4月起,實行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取消臨時收儲政策,生產者按市場價格出售棉花。
21世紀經濟報道從行業協會和交易商處獲悉,隨著國家近期宣布實行棉花目標價格制度,即停止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國內一些大戶已經開始考慮出路問題,這使得多年以來棉花種植面積大降的趨勢,繼續加快。
近年來內地的棉花種植面積在逐年下降。據中國棉花協會監測,2013年棉花種植面積為6822萬畝,同比下降6.7%,首次跌破7000萬畝,為近10年來*低水平。較1992年下降近一半。
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中心教授楊翠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過去國家實施棉花臨時收儲制度時,棉花種植面積就已經在下降,未來國家取消收儲制度后,除了新疆這樣規模化種植地區外,一些棉農可能會進一步放棄種植棉花。
德州棉花協會副秘書長馬俊凱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目前為止全國700多萬噸棉花種植產量,60%是新疆,內地產量不斷下降。
棉花“收縮”
多年來,各地的棉花種植面積都在逐步下降。以全國前列的棉花種植大省山東為例,目前該省的棉花種植已經從高峰時期的2000多萬畝,下降到2013年的950萬畝左右。
其中種植面積比較大的山東德州,*高峰時1984年有340萬畝,到2008年還有290萬畝,此后每年以10%以上速度下降,到了2013年只有110萬畝。
馬俊凱介紹,今年德州的棉花種植面積可能只有80萬畝,這是歷史上**次下降到100萬畝以下,并且還將繼續下降,預計2015年只有60萬畝,“到*后除了那些只能種植棉花的地方種植之外,其余的都會改種別的農產品”。
“棉花過去就不掙錢,現在隨著收儲政策取消,將更不掙錢。”馬說。
根據中國棉花協會對內地12個省和新疆自治區310個縣(市、團場)2786戶棉農的2014年植棉意向調查,受國家取消棉花收儲制度,以及棉花價格低迷影響,3月全國棉農平均種植意向減少12%,減幅較上月增加1.5個百分點。
其中黃河流域植棉意向下降幅度*大,3月植棉意向面積下降23.6%,降幅較上月增加1.4個百分點,其中山東、河北和河南降幅均在20%以上。被調查棉農中,準備減少面積的占45.3%,準備增加的占10.4%,準備持平的占41.1%,有3.2%仍在徘徊。
以中國棉花協會2013年面積為基數,預計2014年全國植棉面積6154萬畝。根據國家統計局1992年數據全國棉花種植面積1.02億畝數字,20年過去,棉花種植面積下降接近一半。
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到,國家棉花權威交易部門也在近期進行過調查,發現實際棉花種植意愿降幅更大,內地(不含新疆)棉花種植意愿減少了14%,黃河流域減少25%,長江流域減少18%以上,一些省份,比如河南,降幅達到30%左右。
為什么農民更不愿意種植棉花,馬俊凱算了筆賬。比如,一畝棉花在德州,按照去年國家臨時收儲價格每噸20400元,籽棉合計每斤4.2元一斤計算,每畝可以收入在1800元左右,去掉人工成本,以及種子、化肥、農藥,每畝棉花,相對于種植小麥和玉米(分別一季),毛收入要少300元。
現在國家取消臨時收儲價格之后,市場棉價為17000多元/噸左右,合計每斤籽棉3.5-3.6元1斤,這樣每畝種植棉花,相比種植玉米和小麥的收益,要減少600元。
實際情況則可能更差,馬俊凱預計,今年9月棉花開秤之后,每噸實際價格可能只有16000元。
取消收儲的回聲
面對不斷下降的棉花種植意愿和種植面積,臨時收儲的棉花宏調政策謀求改變。國家發改委在4月初發出通知指出,2011年以來,國家實行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對穩定國內棉花生產、保護農民利益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隨著國際市場價格持續走低,棉花進口成本大幅低于臨時收儲價格的矛盾日益突出,國家收儲壓力急劇增加,市場活力減弱,不利于整個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為此,2014年開展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2014年棉花目標價格為每噸152 0173 3840元。
比較而言,2013年國家臨時收儲價格為每噸20400元/噸,國際市場價才17000元/噸左右,由于每年收儲了近1年的產量,以每噸國家補貼3000多元,年收儲600多萬噸計算,1年國家補貼200億左右,這還不包括存儲和收儲、拍賣等成本。
中科院預測科學中心教授楊翠紅指出,目前國內棉花價格高出國際價格30%左右,國家不可能長期使用收儲手段,盲目提高價格,也不現實。很多專家多次建議,干脆取消國家臨時收儲政策,直接由市場來決定棉花走向。
據了解,取消臨時收儲政策,生產者按市場價格出售棉花。當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國家根據目標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價和種植面積、產量或銷售量等因素,對試點地區生產者給予補貼;當市場價格高于目標價格時,國家不發放補貼。具體補貼發放辦法由試點地區制定并向社會公布。
本報從國家和地方多個棉花交易部門了解到,今年的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暫時僅有新疆,這使得一些地區感到不平衡。
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到,山東、河北等多個省份也在積*建議國家對除新疆外種植棉花多的地區實施補貼。即在市場價低于目標價格時,也給農民補貼。因為有些地區不適合種植別的農產品。“否則這些地區以后棉花都種不成了。”不過,國家發改委迄今沒有公開表態。
目前內地棉農以及棉花交易市場人士,對于實施棉花價格制度非常關注。其中一些交易所正在等待國家出政策,明確內地的棉花收儲所今年是否還收棉花,或者給補貼。
河南一個大型棉花收儲部門的內部人士說,現在河南棉花種植已經很少了,去年價格是每斤4元,今年按市場價如果是3塊多,就可能慢慢沒人種植了。不過他們對政策改變后的實施不太明確,“如果不實施政府收儲價買棉花,該不該按市場化價格收儲呢,這需要國家明確”,上述人士說。
另一位棉花交易市場人士則直言,內地很多地方土質只能種植棉花,國家應該給以支持,“不過從未來走向看,國家搞不搞補貼和目標價格,都擋不住棉花種植意愿下降的趨勢”。
大戶散戶的去向
在其他地區減種棉花之后,下一步新疆是否成為中國的棉花大戶,顯得關鍵。據了解,目前國家對新疆的棉花實施目標價格制度,當市場價低于目標價格時,給以補貼,該政策引起了當地棉農的歡迎。
一位新疆庫爾勒30團的棉農告訴記者,自己家庭棉花種植面積126畝,近幾年棉花種植面積沒變。每年投資20多萬元,純收入7萬-8萬元。他說知道新政策后,以后可能會擴大種植面積,“可以更加放心地種棉花,更自由地賣棉花”。
不過一些其他內地散戶棉農則不然。一位湖北農民告訴記者,現在種植棉花早已失去了掙錢的意義。可能只是一個生活習慣。
湖北江漢平原是全國的棉花主產區。近年來棉花種植面積大幅下降,與種植棉花相比打工收入顯得太低有關。上述湖北農民告訴記者,農村只有一些老人在種植棉花。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到,由于棉花和糧食種植相比打工收入顯得太低,目前一些地方撂荒情況確實存在。
馬俊凱指出,以后除了少數土質只能種棉花的地區外,棉花主要靠新疆了。他同時指出,如果棉花以后種植收益下降,是否會出現撂荒問題,還需要研究。
國家發改委農業司副司長方言則提醒,新疆的棉農未來能否持續種棉花,也存在問題,“一個是運距長運費高,另外用工成本上升,特別是局部地區還不能完全使用農機,所以基本上就沒有競爭力。”她在近期的2014年農村綠皮書發布會上說。
按照楊翠紅等人的說法,這需要靠提高機械化程度等手段來解決。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