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4月9日~11日,“日照裕華杯”2014中國紗線質量暨新產品開發技術論壇在山東濟南召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楊紀朝、山東省紡織工業協會會長夏志林等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武漢紡織大學教授徐衛林、江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院長謝春萍等專家以及棉紡織上下游相關企業600余名代表參會,圍繞“轉型升級 創新高效”的主題共同討論棉紡織行業創新發展之道。會上,參會嘉賓一致認為,紡織產業必須面向中高端市場的新需求,應用高性能新功能纖維,創新開發新品種、新用途、新領域。
楊紀朝詳細分析了目前我國棉紡織產業發展面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他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步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新階段,新的發展形勢對于紡織行業來說,既是任務和挑戰,更是機遇和動力。紡織行業應積*順應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內在運行機制的市場化屬性。棉紡織企業除了關注國家相關政策的調整外,還應該繼續加快企業自身轉型升級、調整產品結構的步伐。他認為,中小企業要走出當前的困境,必須立足于做出特色。
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表示,紡織產業轉型升級的首要物質基礎是新型紡織纖維材料的應用。他認為,棉紡織產業在當前發展中,必須回避中低檔純棉產品,盡可能使用高性能新功能纖維混紡交織。為了適應當前環境,紡織產業必須面向中高端市場的新需求,應用高性能新功能纖維,創新開發新品種、新用途、新領域;重視引進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使產品精細、精湛、精美,結合藝術文化理念,創立新品牌;重視重點開發產業用紡織品新領域,拓展新市場。在產品開發上,棉紡織企業要摸透棉纖維的優缺點,與其他纖維取長補短,發揮特色,特別是發揮新型纖維的高性能、新功能等特點,要重視短纖維紡紗與長絲的結合。目前紡紗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很多新的紡紗方法都能適應長絲和短纖須條聯合成紗。
徐衛林和謝春萍分別介紹了各自的*新研究成果。謝春萍帶領的團隊研發的全聚紡攻克了羅拉型集聚紡的關鍵技術,形成了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在羅拉壽命、環境適應性等方面超越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羅拉型集聚紡的國產化。徐衛林帶領的團隊在深入研究細紗牽伸區集聚理論的基礎上,設計發明了整纖器,對去除紗線長毛羽、提高紗線質量有明顯作用。
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棉紡專業委員會委員徐旻、浙江春江輕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孫伯勇、重慶三峽技術紡織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喬興梅、德州富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雒書華、山東魯泰紡織服裝工程研究院纖維紡織研究室主任司志奎等就棉紡織企業科技創新、產品開發思路,節電措施等進行了交流。日照裕華紡織機械有限公司、金輪科創股份有限公司、天喜控股集團紡機羅拉有限公司等紡機及器材企業代表介紹了有關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