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紡織服裝業是我縣的傳統產業,約占全縣工業經濟總量的四分之一。來自縣發改委的統計顯示,至2016年底,全縣紡織服裝企業共有152 0173 3840家,其中紡織企業1135家、服裝企業370家,實現工業應稅銷售163億元。
數字看似蔚為大觀,但其中低層次重復、粗放型管理、低檔次產品的企業不在少數,這些企業星羅棋布,遍地開花,產業集群、企業集聚度較低。另一方面,在南通、在省內,紡織服裝業的“如東制造”并沒有與產量相匹配的名氣,消費者能熟練說出的紡織服裝品牌沒有幾個。
經濟新常態下,如何推動傳統紡織服裝向高端紡織服裝轉型,讓這一“老產業”再次塑造出新優勢?記者采訪了相關企業和部門的負責人。
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結構層次偏低
與如東鄰近的三星疊石橋市場,是家紡產業全國*大、世界第三的生產基地、銷售中心,產品遠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這里,有70%以上的
有著產業良好基礎的紡織服裝業,為何開拓不出屬于自己的市場和品牌?記者了解到,全縣1000多家紡織企業,擁有織機4萬多臺,劍桿織機就占到了3萬臺,80%的織機戶織的是簡單的印被單套
從產業鏈條上看,我縣紡織服裝產業的配套功能不夠完善、產業鏈偏短。雖然無論是企業數還是銷售額在全縣占比較大,但分布在各個鎮區,布局松散,沒有形成完整的紡織服裝業產業鏈,從原料—面料—印染—后整理—服裝,存在斷鏈現象。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紡紗到服裝及家紡成品,由于印染企業少,全縣4萬多臺織機年產的約30億多米布中有一半以上以原料布的形式流入三星疊石橋市場附近的印染作坊,若以每米2元的印染加工費計算,全縣就少了至少30億元的加工收入。
從品牌打造上看,我縣紡織服裝業缺少自主品牌,僅有南通大東、都市牧歌、蕾絲妮、海云軒、蘇通繭絲綢、茉莉花家紡等幾家企業擁有自主品牌。“目前如東不少服裝企業具有很強的加工能力,可以給國際知名品牌,如花花公子、阿迪達斯、鱷魚等加工生產。”縣發改委副主任曹愛明認為,由于我縣紡織服裝業的門檻低,沒有自主研發的設計人員和開拓市場的營銷人員,加之源源不斷的訂單,使得部分企業樂于貼牌生產。
就在我縣企業過著貼牌生產的穩當日子時,江浙一帶的服裝企業卻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創牌活動中,涌現出一批像雅戈爾、步云、羅蒙、唐獅等全國知名品牌。
生產成本持續上漲,行業發展面臨挑戰
雖然經過多年的摸索和發展,我縣紡織服裝業形成了以大東公司為龍頭的高檔毛巾研發、設計和生產,以康福特紡織為龍頭的家紡設計和生產,以銳晟布業為龍頭的服裝面料產業,以強生輕工為龍頭的手套產業,但更多的還是以百檢織造為主的紡織業。與貼牌生產收獲較低的利潤相比,國際國內市場需求的持續低迷,以及以人力成本為代表的綜合要素成本不斷上升,才更讓這些紡織企業主們擔憂。
雙甸鎮曾被譽為“百檢之鄉”。鎮紡織商會會長叢遠峰介紹,本世紀初,如東上下大辦紡織,少則兩三臺織機,多則上百臺,雙甸鎮及周邊岔河、新店大大小小的織機戶發展到千余家。然而,好年景僅維持了七八年。從2012年開始,紡織市場急轉而下,
然而,4年過去了,情況仍然沒有好轉。2016年以來,國內棉花價格始終高于國際市場,且價差不斷拉大,內外棉價扭曲。加上歐美量化寬松政策推高了以化纖、能源為主的原料進口價格,輸入性成本增加,企業承受著較大的成本壓力。此外,用工成本持續快速上漲,勞動力成本的快速上漲已經直接危及到企業的生存,未來,成本壓力仍將持續,紡織服裝企業的生存壓力難以緩解。
國際環境也不容樂觀。曹愛明介紹,當前,我國紡織服裝業面臨著外需不振,內需趨緩,效益下滑等困難和挑戰。由于人民幣升值和貶值不斷交替出現,大大降低了我國紡織產品出口的價格優勢和國際競爭力;加上內需一直未能有效激發和企業運行成本的高漲不斷擠壓企業利潤空間,部分企業效益出現嚴重下滑。
統計顯示,2016年上半年全縣共有紡織企業1707家,服裝企業398家,而到了年底,全縣紡織企業減少至1135家,服裝企業減少至370家。
企業自主創新,產業轉型關鍵之舉
提升紡織服裝業必須淘汰落后生產力,推廣應用先進技術。目前,縣內一批紡織企業通過設備更新,實現了從數量增長向質量和附加值提高的轉變。康福特紡織有限公司噴氣織機擁有量近300臺,大提花織機達270臺,大提花百檢占了產品總量的25%以上,成為長三角地區同行業規模*大、產品檔次*高的企業,1月份,企業實現應稅銷售5530.38萬元,同比增長39.71%。緯綸紡織擁有國際先進的環錠紡設備及進口氣流紡設備,成功開發出特種纖維色紡紗線及內衣,年產內衣120萬套,家紡50萬套(件),紗線產品出口率達30%,精梳色紡紗銷往百孚集團、美國保羅、廣東萬興等一線品牌企業。
貼牌是生存,創牌是發展,如東紡織服裝企業的品牌意識也逐漸蘇醒。“茉莉花”是我縣*早獲得南通市**的家紡產品,公司董事長蔡斌說,選擇“茉莉花”作為品牌,就是看中了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底蘊。茉莉花儀態雅素,深受人們喜愛,而《茉莉花》又是我國*具影響力的民歌之一。“茉莉花”家紡產品也因品牌形象而銷量不斷攀升。
“無論是轉型,還是升級,關鍵是技術進步,是企業自主創新。”曹愛明說,轉型應該是生產模式、營銷、管理模式的轉型,升級應該是技術和產品的升級。紡織服裝產業的升級,應該是產業結構的**化,是指紡織設備、工藝、材料、產品等全過程高端化,從高污染高能耗向低污染低能耗轉變,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轉變,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曹愛明建議,以大東公司、銳晟布業、康福特紡織、緯綸紡織等企業為重點,推進紡織行業采用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加強與家紡、服裝品牌企業的合作,整合帶動中小織布企業協調發展;以夢琦銳、東陽、泰輝、富強針織印染等企業及如東印染產業園為重點,推廣超低浴比、高溫高壓氣流染色等節能減排技術,引進數碼印花等先進設備,提升我縣紡織行業附加值;以世紀燎原、萬譽服飾、東洋時裝、蕾絲妮等企業為重點,提升服裝設計水平,增強市場營銷能力,積*培育自主品牌;以海盛纖維、鴻鑫纖維等企業為重點,積*發展紡織原料產業,鼓勵企業發展產業用紡織品。同時,支持引導企業積*采用節能裝備和信息化技術,提高綠色制造和兩化融合水平,促進我縣紡織服裝行業由貼牌生產向自主品牌轉變,由批量生產向個性化定制轉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