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環保這兩年一直是各行各業持續關注的話題,傳統高消耗高污染的行業向著節能減排的新型企業轉型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環保是沒有捷徑的,如果不狠抓嚴管,勢必會有一些企業選擇打擦邊球,繼續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小編得知,為了加快傳統紡織行業進行環保轉型,江浙兩地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環保條例和法律法規。江蘇省環保廳近日公布了全省國控重點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結果。給傳統高消耗高污染的企業敲響了警鐘,而浙江省印發了《浙江省環境保護督察實施方案(試行)》的文件,從兩個紡織大省做出的舉動我們可以看出,國家和地方政府打擊高污染的決心,以及傳統紡織行業的轉型刻不容緩的現狀。
?
江蘇、浙江兩省合力出擊?換江浙一帶碧海藍天
我們先來說說江蘇省,在這個月20號的時候,江蘇省環保廳就有所動作。整理公布了2015年度全省944家國控重點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結果,評價結果用顏色代表。簡潔清晰。從優到劣的排序是:綠、藍、黃、紅、黑五個等級。如果你的企業污染嚴重那么不好意思,你要為你的高污染付出相應的代價。當然,顏色越重受到的懲罰越嚴重。那么很多企業會說;大不了就是罰罰款,沒什么大不了。可是這次不同,如果你的環保信用評級變為“黑色”污染企業就會受到電價,水價高額收取并且不能辦理上市和銀行停止貸款等嚴重懲罰。要想想資金對一個企業發展來說是多么重要,如果銀行不給放貸款企業拿什么發展?小編覺得江蘇省環保廳的這一招“釜底抽薪”用的實在是高!
目前評價結果顯示:以蘇州為例,國控重點企業共187家,占到總數的約20%。49家企業被評為“綠色”企業,98家企業評為“藍色”,29家企業評為“黃色”。另有5家“紅色”企業和6家“黑色”企業。這6家“黑色”企業會受到相應的懲罰。
江蘇省的這個環境信用評價將污染企業一一劃分出來,分級管理,這么奏效的原因是因為江蘇省從13年開始就已經將環保部門和金融,工商,物價等部門聯手作業,實現資源共享,獎懲聯合。排污不合格企業電價,水價都比市價貴,一些企業面對高額的收費項目甚是頭疼,不得不停下發展的腳步搞好環保。
小編覺得江蘇省開展環保信用體系建設的目的,就是將污染企業失信信息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建立守信激勵、失信聯合懲戒機制。讓環境信用變成企業的無形資產,讓失信企業一處失信、四處碰壁。讓企業真正的把環保當成一項事業去經營,才能真正擺脫污染的煩惱。
?
?
說完江蘇我們再來說說浙江,浙江杭州剛剛經歷過G20的環境整頓。相信很多浙江當地的企業頗有感觸。那么借著G20這一股“環保清流”浙江省出臺了《浙江省環境保護督察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根據《方案》,浙江省委省政府環境保護督察組每兩年將對地方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環境保護責任落實情況督察一遍。
浙江省對環保的監察力度加大,甚至設立了環保保護督查組,環境保護督察組組長由省有關部門廳級領導同志擔任,副組長由省環保廳副廳級領導同志擔任,組員由省環保廳及省其他有關部門組成。同時,環境保護督察組根據實際情況,邀請人大兩代表及一名政協委員參加。督察形式除了綜合督察外,還將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專項督察和專案督察。整個督察過程分準備、進駐、報告、反饋、移交移送、整改落實6個環節進行。浙江的環保措施相對更加提現了從政府部門到眾多企業的上下聯動作用。政府領導扛起環保的大旗,利用新聞媒體進行監督,并且用紀檢監察機關的威信力加以扶持。相信浙江的傳統企業環保轉型之路勢必一路坦蕩。
小編在這里特別提醒:(浙江出臺的管理辦法對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惡化、達不到國家及省重點任務目標考核要求,或者黨政領導干部在環境保護方面不作為、亂作為甚至失職瀆職、濫用職權,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惡劣影響,需要追究黨紀政紀責任的,將按程序移交紀檢監察機關處理。)
?
未來的環保之路是艱難的也是順利的,改革開放以來沒有哪一項發展是一蹴而就的。環保是未來企業的常態。傳統紡織印染行業必須要認清當前發展的方向。我們的地球家園只有一個,犧牲環境發展經濟的而方法是永遠不可取的。新常態下,紡織印染行業的轉型迫在眉睫。同時企業也要開拓創新,想著互聯網+、高科技、智能化發展。開展低消耗,低污染的項目。讓企業永葆生機。
?
??????????????此稿件為中國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