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業內人士指出,紡織行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轉型升級刻不容緩。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成為改造傳統產業、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減員增效,緩解招工難的有效途徑,由此也拉開了我國“機器換人”的大幕。特別是目前,紡織服裝生產過程中,生產與工藝的優化不足,通過“機器換人”提高產業管控一體化應用程度,盡早盡快地提升產業的信息化技術水平,對于產業升級至關重要。?
機器在18秒內能裁剪好一條牛仔褲,3分鐘可完成洗水效果……愛斯達服飾有限公司通過自主研發智能激光雕刻裁剪一體機,生產效率得到大大提升,成本獲得大大的降低。
????“未來,更多企業需要用到我們的智能裁縫技術。”在愛斯達創始人樊友斌看來,智能制造是傳統服裝行業未來轉型的必然之路,否則就會被市場淘汰。愛登堡(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啟明認為,在用工荒、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的今天,智能制造的變革是傳統制造業走出當下困境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夠助力企業提高利潤率,增加核心競爭能力。
在石獅,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亮點,其效果超過預期。石獅服裝行業去年開始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據了解,服裝生產的裁片工作之前要2~3個工人鋪布,先將布平疊成50~200層,每疊一層都要工人用手或棍棒撫平,費時費力。采用機器人替代人工鋪布,不僅大大減輕了工人勞動強度,還提高了生產效率。
“機器換人”換出新動能。數據顯示,在長樂,當地85%以上棉紡企業設備達到國內**水平,“機器換人”使企業用工水平從技改前的58人/萬錠下降到目前的36人/萬錠,下降近40%。“在同等條件下,新的自動化流水生產線將減少用工約50%,降低能耗約30%,每噸錦綸長絲可節約800元成本,大幅提升生產效率。”長樂一家紡織企業的負責人表示。
早在2014年1~9月,在紡織企業聚集的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661個技改項目完成投資240.63億元。其中紡織項目投資數152 0173 3840.42億元,占63%。據有關部門統計,前三季度,柯橋紡織企業至少在技術設備升級改造等方面投入了122億元資金。浙江省蘭溪市將70家紡織企業的“機器換人”技術改造項目列為示范試點項目,要求年內全部開工,投產率確保85%,完成當年投資計劃數的90%以上。這些項目實施后不僅可減少用工1.1萬多人,年節約費用4.3億元,而且能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和企業效益。
“中國制造2025”提出用3個10年實現我國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機器換人”一是解決用工缺乏,緩解勞動力成本持續上漲帶來的壓力,尤其對紡織服裝行業來說,以機器彌補人力的不足更為主要;二是以智能裝備提高生產效率,以降低單位時間內的成本,從而增大盈利空間。當前,國內先進紡織企業每萬錠環錠紡用工已在40~50人之間,一般環錠紡企業也從原來萬錠用工150人減少到100人以下。專家預測,未來5~10年時間,“機器換人”的需求趨勢將更加明顯。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